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回复: 2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简介及专业设置和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900

主题

190

回帖

3148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148
发表于 2024-6-8 11: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dzhouhong 于 2024-6-8 11:57 编辑


一、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基本情况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00人,博士7人,专任教师中教授8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5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1人,中原英才1人,中原名师1人,河南省职业院校省级名师3人,地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人,2017年以优异成绩荣获许昌市市长教育质量奖,2023年荣获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2021年机电一体化团队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21年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师团队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021年5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张传斌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被认定为“河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学院现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十个专业。

二、办学特色

学院以服务区域装备智能制造为宗旨,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与许昌市烟草公司合作,先后研发烟草机械23台(套),涵盖烟叶生产全过程;与远东传动轴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共育省级产教融合企业及省级“双师”培训基地;紧密对接区域电力装备智能制造行业,牵头成立河南省电气装备职教集团;2020年4月成立中德智能制造学院,服务中德(许昌)产业园建设,满足许昌及周边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三、办学成果

国家级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国家“双高建设”计划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
工业设备电气控制技术
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
数控技术专业
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机电一体化团队
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部1+X证书试点(第二批)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
特殊焊接技术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绿色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央财支持重点实训基地
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
国家“机器人+”产教融合基地
全国高等学校“机器人+”产教融合基地首批培育建设单位
国家重点支持发展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河南省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高等职业学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师团队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职业院校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张传斌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
河南省首批现代学徒制示范点
数控技术
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校企合作项目
远东学院智能制造校企合作项目
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数控技术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高职品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
河南省示范性传统优势专业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河南省新兴示范点专业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高等学校精品课程
电控发动机检测与维修课程
河南省一流核心课程
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测与维修
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
省级专业资源库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工业互联网应用
河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
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检测与维修
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机电一体化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
现代工业信息化实训基地
中锋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校外)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参赛时间
参赛项目
参赛学生
获得奖励
2022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李阳、薛浩威
国家级二等奖
2021
光伏电子工程设计与实施
冯钰琪、岳文武、马铭卿
国家级三等奖
2021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刘佳鑫、李阳
国家级三等奖
2019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卢修帅、李佳明、吴光辉
国家级一等奖
2019
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王培京、赵航、黄思远
国家级一等奖
2019
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葛浩然、昌程鹏、班智冰
国家级三等奖
2019
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
梅浩源、孙湛、李嘉毅
国家级三等奖
2019
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
王高磊、练彩凤、耿鹏昌
国家级三等奖
2018
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彭浩洋 张永标 卢永飞
国家级二等奖
2018
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昌程鹏 葛浩然 班智冰
国家级二等奖
2018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王毅博 李志迎 侯登辉
国家级三等奖
2018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王 刚 焦一品 周成伟
国家级三等奖
2018
制造单元智能化改造与集成技术
张云宽 杨欢欢 王帅朋
国家级三等奖
2018
金属冶炼与设备检修
丁琳康 翟江波 高 昂
国家级三等奖
2017
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黄永豪 王 洋 夏 军
国家级二等奖
2017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丁 凯 袁 恒 张旭阳
国家级三等奖
2017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
杨 阳 郭圣杰 郭栋梁
国家级三等奖
2016
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
刘彦浩 王 冲
国家级三等奖

四、实训条件
机电学院实训基地主要由汽车实训基地、电气自动化实训基地、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训中心、烟草农机研发工程中心、电力教学设备研发中心、AHK中德双元制(许昌)考培中心组成,形成了三基地、四中心的整体布局。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总面积7800㎡,共包括各类专业实训室(区)52个,设备总价值近九千万元。
学院建有国家级现代化电气装备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绿色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央财支持汽车实训基地1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1个,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1个,省级现代工业及信息化实训基地1个;设有河南省现代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共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1个。拥有中意电气科技公司等校内合作企业2家,许昌远东传动轴、许继集团、森源电气集团、海尔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和许昌别克新纪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0余家。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https://jd.xcitc.edu.cn/

900

主题

190

回帖

3148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148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12: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控技术专业
1.特色:教育部确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河南省教育厅“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培养目标:培养数字化产品设计、数控设备操作、维修和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核心课程:机械制图与CAD、三维软件应用、多轴数控设备编程与操作、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激光加工技术、智能制造车间管理等。
4.就业方向:数字化产品设计、智能制造产线管理、高端数控设备操作、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
5.培养模式:校企共育,建立“双元四驱”全程跟踪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
6.专业优势:
1)区域优势:许昌市“中德中小企业产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魏都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众多产业园区,需求大量的数控技术人员。
2)师资队伍: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16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高级工程师4名,“双师”教师占比89%。
3)技能优势:学生参加各类大赛中获奖23项,国家级8项。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1.特色:教育部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群建设骨干专业,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培养目标:具备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生产管理、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3.专业核心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西门子1200 PLC应用技术》、《电力系统安装与调试》、《现代工业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工控网络与组态技术》
4.就业方向: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巡检和维护工、电 力系统巡检和维护工、车辆机电设备检修与运维。
5.培养模式:“21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两个主要工作岗位:行业企业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岗位和维护维修岗位;一条主线:以电机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三个结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虚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6.专业优势:
1)师资队伍:专业又有专兼职教师10名。其中副教授4名,“双师”教师占比90%。
2)技能优势:学生多次参加的职业技能大赛并斩获奖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9项;创新创业大赛获奖9项。
3)实训条件
拥有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现代电气装备生产性实训基地、省级技能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和现代工业技术及信息化实训基地。建有24个实训室,设备总值3270多万元。
4)就业优势:毕业生96%以上被企业提前录用,毕业一年内月收入达4800-6500,学生就业对口程度达9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1.特色:教育部“双高计划”重点建设专业群建设骨干专业。
2.培养目标:培养具备CAD\CAM设计、智能制造生产设备操作维护、工业机器人应用等专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产品设计,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技术、PLC控制技术、逆向工程与产品创新设计、激光加工技术等。
4.就业方向:产品制造工艺设计CAPP)、数字化产品设计员CAD),现场技术员,质检员、柔性生产线管理等。
5.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双能工程”,通过“1+X”证书培养德技并修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6.专业优势:
1)师资队伍: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15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高级工程师2名,“双师”教师占比90%。
2)技能优势:学生参加全国各类大赛获奖25项,国家级9项。
3)就业优势: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工作岗位。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
1. 特色:教育部“双高计划”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骨干专业。
2. 培养目标:具备机械设计、电气控制、传感技术等专业技能,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编程、调试、销售及运行维护、生产管理与服务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3. 专业核心课程:《西门子1200 PLC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操作》《机器人夹具及工装的设计与制作》等。
4. 就业方向:工业机器人操作员、工业机器人调试员、工业机器人技术支持、生产线调试与管理等。
5. 培养模式: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实际的生产工艺,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大实践技能的培养,培育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6. 专业优势:
1)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国家级行业领军人物1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教授3名,副教授6名,高级工程师5名。主持、参与省级以上教改项目8项、参与起草企业标准4项;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33项、科技进步奖8项,各类专利52项,2020年获河南省优秀创新教学团队。
2)技能优势: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可以获得: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等1+X证书。学生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励多项,尤其在2019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中获全国第一名。
3)就业优势:毕业生95%以上被企业提前录用,毕业一年内月收入达5800-6800元,学生就业对口程度高达96%。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
1.特色:专业为一带一路优势专业、学院特色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热点专业。
2.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养护、管理及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改造等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专业核心课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单片机应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环控系统。
4.就业方向: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巡检和维护工、电 力系统巡检和维护工、车辆机电设备检修与运维。
5.培养模式:按照工学结合要求,以“学院+企业”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素质人才。
6.专业优势:
1)实训条件:具备屏蔽门检修实训室、闸机检修实训室、FAS系统实训室等,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综合实训、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实训。
2)技能优势:专业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2018年二等奖、2019年三等奖。
3)就业优势:就业面广,毕业生90%以上被企业提前录用。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1.特色: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是我校骨干专业,我校重点发展专业。
2.培养目标:培养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及服务等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人才。
3.专业核心课程: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管理系统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控系统的检测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维护保养等。
4.就业方向:主要服务于汽车销售、售后、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业快保技师、机电维修技师、服务顾问、销售顾问、保险专员、车间主管等岗位。
5.培养模式: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保证在校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改革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产实践机会,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6.专业优势:
1)师资队伍:具有22位专任教师、23位从企业引进的企业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硕士8人,副高职称以上8人,“双师型”教师20人,许昌市拔尖人才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2人。
2)硬件优势: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完善。校内建有汽车基础电气实训室、汽车车身电气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空调实训室、新能源技术实训室、汽车恒安驾驶员培训中心等12个实训室场所),设备总资产近300万元。
校外建有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北汽新能源、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比亚迪新能源等5个校外实习基地。
3)就业优势:新能源汽车技术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步伐逐渐加快,新能源汽车很快走进家庭,全国对新能源汽车中高端维修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
1.特色:对接中国智能网联市场,短期内爆发出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规模,就业前景广阔。
2.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汽车检修、性能测试、装配调整、售后服务、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电子产品设计及开发、智能网联汽车终端应用开发、研发辅助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3.专业核心课程: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单片机及局域网技术、汽车电控技术、车联网技术及应用等。
4.就业方向:汽车电气故障诊断师、汽车机电维修技师、汽车售后服务顾问、智能产品助理研发工程师、汽车产品检验与质量管理员等。
5.培养模式: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保证在校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改革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产实践机会,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6.专业优势:
1)师资队伍:具有22位专任教师、23位从企业引进的企业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硕士8人,副高职称以上8人,“双师型”教师20人,许昌市拔尖人才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2人。
2)硬件优势:我院汽车实训基地是国家级汽车实训基地,具有许职恒安驾驶员培训学校、河南现代工业及信息化实训基地、全民振兴工程—河南省高技能型人才鉴定基地,许昌东源汽车实训基地等15家校外实训基地,并且还有汽车发动机实训室、汽车电子实训室、汽车检测技术实训室,汽车电子实训室、网络实训室、传感器实训室等15个校内实训室。
3)就业优势:市场急需大量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人才,据统计,我国目前人才缺口为每年10万人,同时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为学生量身定做就业指导。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1.特色: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
2.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汽车检测、维修及汽车技术服务等行业的生产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专业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基础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转向行驶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维修等。
4.就业方向:主要服务于汽车销售、售后、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业快保技师、机电维修技师、服务顾问、销售顾问、保险专员、车间主管等岗位。
5.培养模式: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保证在校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改革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产实践机会,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
6.专业优势:
1)师资队伍:具有22位专任教师、23位从企业引进的企业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中硕士8人,副高职称以上8人,“双师型”教师20人,许昌市拔尖人才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2人。
2)硬件优势: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完善。校内建有汽车基础电气实训室、汽车车身电气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检测实训室、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空调实训室、汽车恒安驾驶员培训中心等12个实训室场所),设备总资产近600万元。校外建有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利星奔驰、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新纪元别克、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和谐等12个校外实习基地。
3)就业优势: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需求已经进入社会总体需求前五名,现已经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的四大专业之一。全国汽车售后服务技术将需要大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汽车运用高级技术人员。


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
1.特色: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兴专业,为我校重点发展专业。
2.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国内智能制造企业,培养能够在工业网络布线、工业数据采集、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工业大数据分析应用、工业互联平台系统运维等领域,从事工业互联网项目应用实施、运维管理、销售支持等工作,具有一定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核心课程:工业以太网及现场总线技术、PLC控制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无线通信技术、工业数据采集技术与应用、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应用、工业APP零代码设计与搭建、工业互联网技术综合应用等。
4.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面向智能制造行业,可从事工业互联网及其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技术改造等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5.专业优势:
师资队伍:专业拥有专兼职教师1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5名,所有老师均取得硕士学历及以上,“双师”教师占比90%。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1.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教育部“双高计划”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重点建设骨干专业。
2.培养目标:培养面向通用设备制造业,能够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与维修、自动生产线运维、工业机器人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销售和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专业核心课程:机械制造与创新技术、S7-1200 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供配电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等。
4.就业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应用领域广泛,就业岗位群大,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应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安装、调试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改造以及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工作。
5.就业前景:该专业积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与海尔集团、富士康科技集团、江苏汇博机器人有限公司、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产业学院和订单班,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毕业生98%以上被企业提前录用,毕业一年内月收入可达5200-7800元。
6.专业优势:
1)师资强
团队拥有河南省职教专家1人,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许昌市拔尖人才4人;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团队和河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2)硬件强
拥有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省级技能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和现代工业技术及信息化实训基地,拥有机械设计与创新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19个实训室,实习工位325个。
3)技能强
近年来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国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挑战杯国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互联网+国赛三等奖1项;创新创业发明获奖46项。

900

主题

190

回帖

3148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148
 楼主| 发表于 2024-6-8 12: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dzhouhong 于 2024-6-8 12:21 编辑

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名师风采/教师名单

--------------------------------------------------------------------------------------------------------------
马建民,男,中共党员,1971年4月生,现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1994年进入原许昌机电工程学校任教,2001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许昌市第七期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农业机械工程学会理事。
长期从事机电教学与应用研究。发表核心论文十余篇,主编、副主编高职教材6本(其中国家 “十三五”规划教材一本),获国家专利授权5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主持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2项。

--------------------------------------------------------------------------------------------------------------
谢俊花,女,中共党员,1972年11月生,现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
1997年进入许昌机电工程学校任教,2021年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汽车维修高级技师。
长期从事教学和应用研究,发表核心论文十余篇,主编、副主编高职教材5本,获国家专利7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4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奖项3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互联网加比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十多项。

--------------------------------------------------------------------------------------------------------------
蔡正科,男,中共党员,1966年6月生,在职研究生学历,副教授,数控技师,现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0年进入原许昌机电工程学校任教,2001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许昌中意电气公司技术顾问。
长期从事机电教学与应用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有 9篇发表在国内核心学术期刊上;参编统编教材五本;主持或参与研发的科技成果5项,主持并完成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两项。

--------------------------------------------------------------------------------------------------------------
宁玉伟,男,中共党员,1963年7月生,现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1985年进入原许昌农机校任教,2001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许昌英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许昌市第五届学术技术带头人。
长期从事机电与自动化技术教学与应用研究。发表核心论文和CN论文十余篇,主编高职教材4本,获国家专利授权,3项,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五余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指导全国职业院校“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2等奖1项、三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河南赛区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

--------------------------------------------------------------------------------------------------------------
杨文强,男,1966年3月生,现任职于机电工程汽车学院、教授。
1987年进入原许昌机电工程学校任教,2001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长期从事计算机教学与应用研究。发表核心论文6篇(其中《Research monitoring of GPS vehicle system》和《Design remoting monitoring information system》两篇被EI全文收录和检索);主编高职教材5本(其中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各一本),主持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中《TX-12型烟草定量穴灌追肥机》项目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YZPB-200智能装盘播种机》和《2YZ-1型秧苗移栽机》项目获得许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参与完成专利8项。

--------------------------------------------------------------------------------------------------------------
张传斌,男,中共党员,1964年9月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许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维修电工考评员证书。
1986年进入原许昌机电工程学校任教,2001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长期从事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发表核心论文20余篇。主要论著有:《机械制图与CAXA》等4部;主持或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主要有1YSG-1型烟草施肥起埂机、1YWS-1型烟草烟草挖坑施肥机、高通过性四轮自走式多功能烟草田间作业车和YLZ-01型烟苗联合移栽机等,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指导全国职业院校“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1等奖1项、二等奖1项。

--------------------------------------------------------------------------------------------------------------
杨一平,男,中共党员,1965年3月生,现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工程中心主任、副教授。
1988—2005年进入许昌市力车厂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2005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实验师、高级实验师、副教授,2015年12月起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机电一体化工程中心主任。2019年获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长期从事机电技术应用研究。发表CN级以上论文14篇,EI论文1篇,主编高职教材8本,先后参与并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个,主持、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二余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3个,主持国家级骨干专业建设1个,参与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1个。

--------------------------------------------------------------------------------------------------------------
许艳华,女,1975年3月生,大学本科,民盟盟员,副教授,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河南省电气装备职教集团专家、许昌市电气行业协会专家。
1997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7年取得河南科技大学控制工程硕士学位,长期负责电气自动化技术团队建设工作。
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和与研究期间,发表论文16篇,参编教材6本;主持参与实用新型专利15项;参与省级科技成果2项;主持许昌市科技攻关项目一项;指导学生参加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多次取得奖项;指导学生参加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一等奖1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河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主要成员。

--------------------------------------------------------------------------------------------------------------
楚宜民,男,民盟盟员,1972年10月生,现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服务技术中心主任、教授。
1995年进入原许昌机电工程学校任教,2001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15年12月起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服务技术中心主任。2014年获许昌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6年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019年获许昌英才荣誉称号,河南省职业教育课程联盟专家。
长期从事汽车类专业教学与应用研究。发表核心论文十余篇,主编高职教材十余本,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四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

--------------------------------------------------------------------------------------------------------------
张保生,男,中共党员,1978年9月生,现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学院现代制造技术工程中心主任、副教授。
2003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15年12月起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教现代制造技术工程中心主任。2020年获的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带头人称号,全国职业院校“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带头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许昌市科普活动组织优秀个人。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十二大代表)、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许昌市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许昌市智能制造技术与系统集成重点实验室主任,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
长期从事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公开发表论文18篇,主编或参与编写高职教材12本(其中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1本,主编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1本),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1项,河南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参与制定国家“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1项,参与国家“双高”计划、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等9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主持参与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质量工程等项目二十余项,公开专利14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4项,机械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发明杯”创新创业大赛1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三等奖2项。省级专业资源库-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资源库主持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主持人。

--------------------------------------------------------------------------------------------------------------
张  飞,男,中共党员,1982年11月生,现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副教授。
2006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15年12月起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汽车工程中心主任。许昌市第十批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职业院校青年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入选2021年河南省职业院校省级骨干教师培育对象计划。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河南农业机械学会会员。
长期从事机械、汽车专业教学和研究。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EI收录3篇,中文核心6篇,主编参编高职教材5本,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项,主持参与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省级二等奖以上5项。

--------------------------------------------------------------------------------------------------------------
张  婧,女,中共党员,1983年3月生,副教授,现任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实训中心主任。
2005年7月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2019年被评为许昌市优秀共产党员,2020年许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9年获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21年河南省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行业赛优秀指导教师,2019年被评为校级专业带头人,2022年河南省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最美教师和师德标兵。
长期从事智能制造领域教学和与研究。核心论文2篇,副主编、参编教材4本,主持教改项目1项,主持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
马斋爱拜,女,1982年1月生,副教授,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省级骨干教师。
2005年9月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长期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和与研究。发表论文12篇,参与新型实用专利10项,参编教材三本,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
程改青,女,1967年6月生,副教授,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1990年进入原许昌机电工程学校任教,2001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长期从事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和与研究。发表核心论文十多篇。撰写专业论著6部,其中2部被列为国家高职规划教材。参与完成省级科研成果6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
穆亚辉,女,1974年1月生,副教授,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1999年9月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长期从事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课程教学和与研究。核心论文五篇;副主编、参编教材六本,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参与完成科研项目八项;主持省级在线课程一门;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五项。

--------------------------------------------------------------------------------------------------------------
蒋万翔,男,1970年7月生,副教授,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2006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曾获得市级“新长征突击手”、“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和与研究。发表专业论文十余部。出版专业论著五部。参与完成省级科研项目8个。2012年度指导学生参加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一等奖;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河南赛区二等奖2项。

--------------------------------------------------------------------------------------------------------------
王俊豪,男,1974年12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工程师,高级电工维修技师,国家“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考评员,富士康SMT技术特邀讲师。
2005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工程师、讲师、副教授。
长期从事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和与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省级科研成果6项,发明专利1项;主编规划教材4本,多次获得获得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

--------------------------------------------------------------------------------------------------------------
张晓伟,男,中共党员,1978年3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2002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07年取得河南科技大学控制工程硕士学位;2021年被评为河南省职业院校省级骨干教师,许昌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2020.06—2021.06到禹州市古城镇挂职科技副职锻炼。
长期从事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教学与应用研究。发表论文15篇,参编教材6本;主持参与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省级科技成果3项;主持许昌市科技攻关项目一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指导全国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比赛获得三等奖2项。

--------------------------------------------------------------------------------------------------------------
张亮亮,女,1982年7月生,副教授,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2006年9月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长期从事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和与研究。核心论文七篇,副主编、参编教材四本,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一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

--------------------------------------------------------------------------------------------------------------
李爱敏,女,1968年7月生,副教授,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1990年进入原许昌机电工程学校任教,2001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2021年获许昌市优秀教师。
长期从事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和与研究。发表核心论文4篇,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6本,参与省级科研项目三项,指导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

--------------------------------------------------------------------------------------------------------------
李会来,男,中共党员,1964年11月生,1987年至2006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911工厂从事技术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2006年进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任教,历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模具专业带头人,省级黄大年教学团队成员。
长期从事机械及模具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主编高职教材3本(其中国家“十二五”2本),主持了模具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点建设,完成省级教改项目3项,院级教改项目3项,主持或参与院级精品课程3项,申报国家专利20余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三等奖1项。

--------------------------------------------------------------------------------------------------------------
方应明,男,1970年9月生,大学本科,副教授,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1994年9月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
长期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和与研究。先后发表论文七篇,副主编、参编教材六本,先后参与河南省教改项目两项,参与省厅级科研项目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三个。

--------------------------------------------------------------------------------------------------------------
魏铁建,男,中共党员,1965年8月28生,高工,副教授,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2006年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任高工、副教授。2010年新型轨道交通专用电缆桥架设计获得许昌市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2012年组合式梯式电缆桥架系统获得许昌市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2013年飞船系列太阳能热水器获得许昌市科学技术进步壹等奖。
河南省安全生产专家委员会专家,河南省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专家,许昌诚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长期从事机械设备及工艺专业课程教学和与研究。核心论文四篇,副主编、参编教材六本,主持参与省级科研项目五余项。

--------------------------------------------------------------------------------------------------------------
牛长根,男,1966年1月生,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2008年3月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长期从事机电与汽车课程教学和与研究。发表核心论文6篇,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3项。

--------------------------------------------------------------------------------------------------------------
吴红艳,女,1980年3月生,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2001年7月至2020年2月在许继集团从事变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电气设计及工艺设计工作,2015年1月起任许继电气柔性输电分公司工艺组组长。2014年被评为许继电气柔性输电公司“服务之星”。2015年被评为许继电气柔性输电公司“劳动模范”。2017年被评为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巾帼标兵”。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招标评标专家,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标准-智能制造及工艺技术标准组专家。
2020年3月至今,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
长期从事变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工艺研究工作,任教至今从事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和与研究。核心论文二篇,主编教材二本,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十余项,主持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主持参与省部级标准制定十余项,参与河南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获得三等奖1项。

--------------------------------------------------------------------------------------------------------------
朱小锴,男,1979年9月生,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2010年进入许继集团技术中心,从事电力设备产品研发工作。2019年到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至今。
长期从事电力设备研发和机电一体化教学工作,发表核心论文4篇,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研发产品先后获得过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科技成果一等奖,许昌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省级一等奖三次,国家级三等奖1次。

--------------------------------------------------------------------------------------------------------------
段运鑫,男,1978年10月生,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
2001年进入许继集团工作,2019年至今在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任专职教师。2016年获得许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长期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发表专业论文7篇。获得2项实用新型专利。参与科研项目11项。指导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
刘  翼,男,中共党员,1978年1月生,现任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专职教师,副教授。
2001年,许昌市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任职,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2020年03月进入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任教。2020年获河南省参加“工器人系统操作员”教工组一等奖,并荣获“河南省技术能手”称号。
长期从事高电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教学与应用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4篇EI检索。授权发明专利1项,受理发明专利2项。编写企业标准1项。荣获许昌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荣获河南省科技厅省级成果一项,国家级成果1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家具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6-23 09:42 , Processed in 0.08223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