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4-6-1 17: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dzhouhong 于 2024-6-1 17:45 编辑
农学院本科生培养
生物育种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16TK普高生源
一、培养目标
生物育种科学专业面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服务现代种业强国建设,着力解决优异品种创制的关键科学与“卡脖子”技术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高度责任感、良好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具备扎实的生物育种理论及多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生物学、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基因编辑、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科学、表型组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具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和“爱农知农为农”素养,立志为解决国家种业关键难题和国家食品供应安全问题作出贡献。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够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在种业创新创业活动中付诸实践;
2.掌握作物育种、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作物育种学、智能育种原理、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4.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学位和毕业学分
1.修业年限:四年
2.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3.毕业学分:本专业毕业生最少修读168.5学分,其中必修课142.5学分。
四、主要课程
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植物生理学、植物田间技术、作物育种学、种子学、智能育种原理、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逆境生物学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1普高生源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系统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原理;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熟悉国际、国家农业有关政策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能胜任与农学专业有关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与推广、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综合素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农林职业道德;
2. 身心素质:受到必要的军事和体育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3. 知识技能: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和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作物学科和农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与农学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 专业技能:掌握比较扎实的作物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作物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作物遗传特性与性状分析、作物与环境互作、作物栽培与耕作、现代农业技术、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 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相关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性技术研发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从事创业的能力;
6. 团队协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7. 学习发展:具有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8. 宏观决策和广阔视野:了解作物栽培与耕作,作物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现代农业产业等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具有广阔视野及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三、学制、学位和毕业学分
1. 学制四年,学生可在3~7年完成学业。
2.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3. 毕业学分:本专业毕业生最少修读170学分,其中必修课141.5学分。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 主干学科:作物学、生物学。
2. 主要课程: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肥料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种子学、农业生态学。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5 普高生源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熟悉种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具备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以及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种子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现代农业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生产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 综合素养: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农林职业道德;
2. 身心素质:受到必要的军事和体育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
3. 知识技能: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和植物生物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掌握作物学科、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
4. 专业技能:了解种子科学与技术领域国内外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品种选育与开发、种子生产、加工贮藏与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 创新创业能力:运用种子产业企业运作的管理知识、市场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从事本专业领域的品种研发、生产管理、技术推广、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新性技术研发的能力,从事本行业创业的能力;
6. 团队协作: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7. 学习发展:具有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
8. 宏观决策和广阔视野:关注人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具备人类健康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
三、学制、学位和毕业学分
1. 基本学制四年,学生可在3~7年完成学业。
2.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3. 毕业学分:本专业毕业生最少修读170学分,其中必修课139学分。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1. 主干学科:作物学、生物学
2.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种子贮藏与加工、种子经营管理学
农学院研究生培养
农学专业
专业名称:农学;专业代码:090101;学制:3-6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生物科学、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和能力,能在农业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推广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主要课程包括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肥料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种子学、农业生态学、植物保护技术等。
师资力量:专业具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师4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博士33人,硕士生导师20人,其中有“双聘院士”和中原学者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省杰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优秀专家等15人。
专业建设成就:农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中职教师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建有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所依托的作物学学科为河南省A类优势特色学科和省重点一级学科,2018年被确定为博士点立项建设支撑学科,现招收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建有“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7个,建有国家级农科教合作培养基地和河南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基地。“作物遗传育种”获河南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和创新型科技团队,“小麦育种科研创新团队”获中华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奖和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棉花育种与分子生物学”获河南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和完成国家“863”、“973”、“国家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项目81项;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教学成果奖63项,其中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黄光正教授主持培育的“百农3217”小麦品种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杨永光教授主持研究的“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及其生产技术规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王清连教授主持培育的“百棉”系列棉花品种,推广到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小麦育种专家茹振钢教授主持培育的“百农矮抗58”小麦品种,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粮食生产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河南省人民政府嘉奖,成为全省高校的骄傲。
就业方向:主要到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等农业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设计、推广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专业名称: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90105;学制:3-6年;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农业行业和农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现代农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宽阔的国际视野,能在现代农业领域胜任与种子科学与工程有关的产业规划、技术研发、经营和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本专业致力于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研究农作物的遗传育种、种子产业化,使学生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课程有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种子生产学、种子生物学、种子检验学、种子经营与管理等。
师资力量:专业具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教育厅学术学科带头人3人。
专业建设成就: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创建于2008年,2009年开始招生。该专业为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建有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本专业所依托的作物学学科为河南省A类优势特色学科和省重点一级学科,2018年被批准博士点立项建设支撑学科,现招收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建有“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7个,建有国家级农科教合作培养基地和河南省研究生创新教育培养基地。“作物遗传育种”获河南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和创新型科技团队,“小麦育种科研创新团队”获中华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奖和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棉花育种与分子生物学”获河南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专业结合自身育种特色,大力推广自育品种,其中本专业培育的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年最大种植面积4300万亩,累计种植面积3.8亿亩,201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百农207”目前是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2018年种植面积达1700万亩;“百农4199”、“百农201”“百旱207”等小麦品种正在推广应用中,面积逐年扩大;培育并推广的“百棉1号”、2号、3号、5号、15号等系列棉花品种,已在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推广应用,表现出高产稳产特征;玉米品种百玉1号、百玉2号、百玉9337、百玉5875等新品种正在推广中。
就业方向:主要到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等从事现代农业领域胜任与种子科学与工程有关的产业规划、技术研发、经营和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