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回复: 1

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概况介绍及优势学科简介

[复制链接]

3772

主题

501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675
发表于 2024-5-29 16: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3年我国发布第一项生态环境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 4-73),自此生态环境标准研究不断推进,1989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成立,后于2002年、2008年和2018年发展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标准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和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以下简称标准所)。

作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二级机构,标准所是我国专门从事生态环境标准研究与制订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机构,是生态环境部制定、管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主要技术支持单位。在长期的标准工作中,标准所立足国家重大生态环境管理需求,紧盯生态环境科技发展成果与前沿,在标准科研、标准制修订和标准技术管理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加强科研创新,不断推进标准基础理论体系建设。提出两级六类的我国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框架,编制完成一系列生态环境标准制订技术导则等基础标准,指导和规范了一千余项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二是研制关键标准,发展完善我国生态环境标准体系。主持或参与编制完成水、气、土、固、声等环境质量标准或风险管控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等重要标准达一百余项,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标尺、依据和规范。三是做好技术管理,为部标准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累计推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1500余项,占现行标准总数的60%以上。修订起草标准管理办法和发展规划,规范和引领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四是开展标准服务,助力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发挥标准领域科研优势,开展地方、企业生态环境标准体系设计与规划、标准咨询与培训及制修订、质量达标方案、排放达标技术、低碳发展规划、园区对标评估等工作,服务地方、企业发展。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标准所已发展成为覆盖水与海洋、大气与声、土壤固废与生态、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环评与排污许可等环境领域,以标准体系研究与规划、标准理论发展与制修订、标准实施评估和标准技术管理及社会服务等为重点的多种学科交叉性、科研成果应用性、管理需求支撑性的国内一流生态环境标准科研单位,并承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国家机动车环保技术法规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目前,标准所拥有一支由40名高层次科研人员组成,具有高水平标准研究成果的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获得各方广泛肯定。

“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标准是生态环境管理最基本、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建设美丽中国,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基础之一。标准所将进一步以支撑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为己任,突出补足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短板和关键领域标准理论创新,壮大专业标准工作团队,扩大中国标准工作的国际影响,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环境标准科研机构。

电话/Tel:010-84926962

传真/Fax:010-84919396

生态环境标准咨询热线:010-84913998



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http://www.craes.cn/hjbzyjs/


发展历程

1989年-2002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标准研究所

2002年-2008年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标准研究所

2008年-2018年
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2018年-
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




优势学科简介

优势学科: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标准战略、体系与理论方法研究

紧密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战略布局和环境标准研究所“一个中心、两个作用、五个能力”的总体发展要求,开展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标准战略、体系与理论方法研究,明确标准体系发展目标和路线图,发展完善国家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创新标准制订理论和方法,解决标准制订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减污降碳、改善质量、防范风险、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等提供强大标准支撑,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国家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四五”期间,在水、气、土壤和固废等重要领域将进一步开展以下标准制修订方法研究:水生态环境评价标准、地方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分质分类的水污染物间接排放标准、支撑环境风险防控的综合毒性控制标准、污水资源化利用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标准、温室气体排放限额与核算标准、低碳评价标准;基于风险评估参数国产化和生态安全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地下水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农产品加工和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废水及固体废物土地利用技术规范;无废城市建设与固废资源化利用相关标准。


潜力学科简介

潜力学科:生态环境标准实施评估理论方法研究

生态环境标准作为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管理精准化、科学化、法治化的基础,其制定与实施的科学评估将作为相关标准制修订重要依据。同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建设的科学评估将成为标准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及遵循支撑管理、体系协调、科学可行等基本原则的重要研究基础。

生态环境标准实施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学科基本定位为:通过开展标准制定实施后,如何评判执行情况、产业发展模式形态与标准的关系、标准的技术经济适用性后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构建生态环境标准实施评估技术方法,为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实施评估、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实施评估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955

主题

190

回帖

332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325
发表于 2024-6-15 09: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dzhouhong 于 2024-6-15 09:14 编辑

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机构设置与人员队伍

-------------------------------------------------------------------------------------------------------------------
综合生态环境标准综合管理研究室

主要负责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相关综合事务类工作;牵头开展标准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对接院职能部门相关工作;负责配合开展所行政相关工作;院相关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服务归口管理;牵头开展标准宣传培训;组织开展所层面科研项目质量控制工作;配合开展所学术委员会、各类专业委员会相关工作。

室主任:朱静 高级工程师

室成员:王晟、代天有、王延红、栾嘉琪、牛可萌

个人简介:

朱静:室主任,硕士,高级工程师。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研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技术管理等工作。作为骨干,参与《水污染防治法》修订技术研究工作,《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则》制修订工作,《生态环境标准“十四五”发展战略研究》《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十四五”发展规划》相关工作。参与30余项生态环境标准及修改单的制修订工作。积极投身生态环境标准技术管理工作,负责近百项标准的技术管理,推动发布标准40余项。积极参与标准宣传培训、课题研究工作,发表各类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负责组织开展综合室各项工作。

王晟:硕士,助理研究员。致力于生态环境政策、标准体系和制修订理论方法研究。参与编制《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氯碱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多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参与《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等多项科研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1篇。主要负责标准所培训、微信公众号、所内质量控制、ISO认证等相关工作。

代天有:硕士,高级工程师,美国康州大学环境研究所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研究、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研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与技术管理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国家重大项目10余项。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参加生态环境部课题10余项。参与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项目5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生态环境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三等奖1次。主要负责生态环境标准任务书和合同书签订、横向信息查询、标准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相关工作。

王延红:工程师。主要负责对接院各职能部门相关工作;负责配合开展所行政相关工作;院相关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服务归口管理;配合开展所学术委员会、各类专业委员会相关工作;负责档案管理等相关工作。

栾嘉琪:助理工程师。主要负责对接院财务处,管理所内财务工作,包括报销单填报审核、科研项目与财政项目经费核算、账目登记汇总,配合审计财务验收等;对接国际中心负责所内国际合作相关事务管理;负责所内会议计划管理工作。

牛可萌: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负责生态环境标准培训等相关工作,包括培训前市场需求调查、培训宣传、课程设计,培训现场会务组织,培训后效果反馈等事项。参与所内新媒体矩阵建设,包括标准所网站筹划、微信公众号运营等相关工作。

-------------------------------------------------------------------------------------------------------------------
水与海洋生态环境标准研究室

牵头负责开展水与海洋、环评与排污许可等相关领域标准工作。负责相关业务司局归口管理标准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开展相关领域标准制修订方法研究与环境基础标准等重要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相关领域院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服务;地方和社会标准相关技术服务;研究室层面科研项目质量控制工作。

室主任:刘琰 研究员
室成员:赵丽娜、蔡木林、卢延娜、魏玉霞、杨占红、丁帅、乔肖翠、李雪

个人简介:

刘琰:室主任,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标准制修订、水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承担和参与国家水体污染防治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环保公益项目、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项目、部委工作项目及地方环境管理技术服务项目30余项。2018年获环保科技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年获环保科技三等奖(第四完成人),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良好湖泊保护”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修订起草专家组专家,被北京林业大学聘为“合作硕士生导师”、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聘为“校外硕士导师”,发表SCI和国内外核心论文50余篇,完成著作2部。

赵丽娜:女,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与研究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完成《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等生态环境基础标准、《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等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农副食品加工工业—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等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的编制。作为骨干参与完成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设备技术要求》研究、《废旧家电回收利用与环境监管技术研究》、《典型行业工业固体废物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研究》等公益项目的研究。完成著作3部,发表十余篇文章。

蔡木林:博士、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研究工作。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主持或参与完成20余项标准相关科研项目。参与纺织、合成树脂、石油炼制、乳制品制造、水产品加工等标准的制修订;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2个水专项子课题、宁夏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连云港市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方案》、浙江舟山水产加工行业环境管理项目、江苏地方标准规范化等项目研究。负责60余项生态环境标准的技术管理,推动发布标准20余项。发表SCI和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完成著作2部,获得2007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8年生态环境部公文写作大赛一等奖。

卢延娜: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相关研究工作。先后编制完成《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8-2013)等国家生态环境标准7项,《合成氨工业污染防治政策》等技术政策2项,其中《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荣获2016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此外,参与编制完成《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规则》。作为标准技术管理人员,推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60余项,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作为主要参与人,先后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环保公益项目、环保标准体系研究项目及技术咨询项目等。

魏玉霞:博士,高级工程师。作为技术骨干负责水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等标准制修订工作。主要参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修订、《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3-2020)等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已完成18项标准制修订工作。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完成国家水专项课题、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联合研究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等项目。负责80余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技术管理,推动发布50余项。发表EI和核心论文共计20余篇,获得专利3项,参与完成的研究报告被评为院重大科技政策咨询报告,多次受到生态环境部表扬。

杨占红: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主要从事环境标准制修订、环境管理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骨干承担和参与国家水体污染防治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环保公益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项目、部委工作项目及地方环境技术服务项目30余项,作为标准技术管理负责人推动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20余项。是北京节能环保中心清洁生产审核专家库专家、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环保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获得环保科技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七),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二),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获得授权专利8项。

丁帅:博士,现为标准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湖泊底泥污染控制技术,重点集中在生源要素循环、氮同位素示踪、生态环境演变和修复等方面。作为主要参与人或技术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重点研发计划、水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和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自我主持完成研究生创新基金科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申请专利1项。

乔肖翠:硕士,助理研究员。长期围绕饮用水水源风险评估及管理开展工作,作为负责人或技术骨干承担重点研发计划、环保公益项目、水专项子课题、院所基金、部支撑项目十余项,相应成果为十四五流域环境管理提供支撑。在标准制修订方面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1-2010)》修改单研究工作,参与《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修改单及《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制定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地方服务项目多项,为地方水环境治理、风险防控及未来水环境管理规划提供支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其中一区文章一篇),中文核心论文4篇。参与编写科技专报6篇,专著一部,作为第八完成人获环保科技二等奖一项。

李雪:硕士,初级工程师。从事饮用水水源风险评估及标准制修订方面工作。作为技术骨干参与水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环保公益项目、部支撑工作5项,取得的部分成果在部管理决策中得到应用,为“十四五”流域环境管理提供支撑。负责《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2-2010)修改单的工作,参与《食品加工制造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编制工作。参与多项地方服务性项目,其中作为技术负责人1项,为地方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发表论文1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参与编写科技专报3篇。


-------------------------------------------------------------------------------------------------------------------
大气与声生态环境标准研究室

牵头负责开展大气与声、应对气候变化、环境健康等相关领域标准工作。负责相关业务司局归口管理标准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开展相关领域标准制修订方法研究与环境基础标准等重要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相关领域院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服务;地方和社会标准相关技术服务;研究室层面科研项目质量控制工作。
室主任:王宗爽 研究员

室成员:江梅、李琴、谭玉菲、郭敏、赵国华、徐舒、顾闫悦

个人简介:

王宗爽:室主任,博士,研究员,国家公派美国访问学者。长期致力于国家大气和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研究、重大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技术管理和制定技术方法研究,参与起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参与多项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国家重大研发项目,主持或参与起草国家生态环境标准30余项,其中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15项,发表科技论文65篇,荣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10项,其中一、二等奖9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

江梅:硕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大气生态环境标准研究与制订工作。主持完成了国家《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 37822-2019);参与完成了国家石油炼制、石油化工、涂料、储油库、钢铁、水泥、橡胶制品等10余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北京市石化等2项地方标准以及钢铁、水泥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等;参与完成了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环境污染物排放关键技术标准研制》等研发课题。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荣获省部级三等奖1项。

李琴: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环境标准科研、技术管理以及环境与健康领域的科研工作,参与《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规则》、《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等编制,技术管理推动《环境污染物人群暴露评估技术指南》、《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1部分:总纲》、《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多项环境与健康、环境损害鉴定和固废领域的生态环境标准。

谭玉菲:硕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大气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方法理论研究。作为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计划等20余项科研和标准项目。作为核心骨干人员,参与制订完成由国务院审查同意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修改单;参与制订发布《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为大气排放标准制修订提供技术指导,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参与制订发布烧碱、聚氯乙烯、陶瓷工业等多项排放标准和技术指南,并技术管理推动发布30余项环保标准。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郭敏: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大气生态环境标准研究与制订工作。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完成《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评估及修改单,《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945.1-2018)等;参与制修订国家大气综合、无机化学、炼焦、锅炉、铅锌、恶臭、餐饮等多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技术指南,并主编完成黑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非焚烧低温处理设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科技部“大气专项”《重点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及制修订技术方法研究》骨干研究人员,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荣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赵国华:硕士,工程师。从事大气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主要负责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的管理工作。2010年至2015年借调原环境保护部科技司期间,推动发布46项重大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管理技术规范,其中包括火电、钢铁、水泥、锅炉、无机化工、石油炼制和化工等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圆满地落实了“大气十条”相关要求。2017年至2019年借调监测司期间,两年推动发布180余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发布《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1-2010)。“GB 26132-2010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1-2010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获2013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GB 13458-2013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获2016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出版专著《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分析与解读》。目前从事应对气候变化标准体系及碳中和实现路径研究工作。

徐舒: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负责大气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基础标准、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等标准技术管理工作,以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一带一路”标准相关工作。参与完成《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修改单等标准制定,参与“我国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绩效控制指标适用性分析”等科研项目,科技部“大气专项”《重点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及制修订技术方法研究》骨干研究人员。发表科技论文10余篇,荣获省部级奖项二等奖1项。

顾闫悦: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科学研究、大气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管理支撑和技术服务工作。作为骨干人员参加《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等重大标准编制工作。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包括“生态环境标准优先控制大气污染物名录及风险评估推荐值”、“大气环境监测类标准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适用性评估”、“我国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绩效控制指标适用性分析”,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重点工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与制修订关键技术方法体系研究”等科研项目。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6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

-------------------------------------------------------------------------------------------------------------------
土壤、固废与生态环境标准研究室

牵头负责开展土壤、地下水、农村面源、固废、化学品、生态保护等相关领域标准工作。负责相关业务司局归口管理标准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开展相关领域标准制修订方法研究与环境基础标准等重要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相关领域院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服务;地方和社会标准相关技术服务;研究室层面科研项目质量控制工作。
室主任:李敏 正高级工程师

室成员:姚芝茂、李兴

个人简介:

李敏: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生态环境部排污许可专家库成员。长期从事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和管理工作。参与或主持制修订《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和多项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农副产品、日用化工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导则,参与修订《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HJ 25建设用地污染地块调查、监测、风险评估、修复系列标准的修订,负责管理土壤、地下水、固体废物、化学品、生态、核安全等生态环境标准。获得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进步二等奖,获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篇。

姚芝茂:博士,研究员。主持或参与完成《铜钴镍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北京市《炼油与石油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多项国家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编制工作;完成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等多项科研项目;负责承担国家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及环境保护工程技术规范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EI论文2篇,第一作者发表34篇;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均为第一完成人;参编论著1部;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完成生态环境标准15项。

李兴:硕士,工程师。在原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借调3年,在院管理部门工作6年,熟悉行政管理流程和公文规范;主持及参与多项规划环评,参与多项国家与地方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参与《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等多项国家与地方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发布《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等系列生态环境标准。

-------------------------------------------------------------------------------------------------------------------
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研究室

牵头负责开展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标准工作。负责相关业务司局归口管理标准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开展相关领域标准制修订方法研究与环境基础标准等重要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相关领域院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服务;地方和社会标准相关技术服务;研究室层面科研项目质量控制工作。
室主任:余若祯 副研究员

室成员:李旭华、裴淑玮、曹宇、刘丽颖、段慧玲

个人简介:

余若祯:室主任,博士,副研究员。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研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技术管理等工作。目前承担《高关注化学品快速筛查与定量分析技术》《流域水生态评价与污水资源化利用风险管控关键标准研究》等研究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比较与应用研究》《排水综合毒性监管体系研究》《国内外环境监测类标准体系比较研究》等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及体系研究工作;开展《环境监测标准命名规则》标准项目制订工作。已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专利2项。

李旭华:博士,副研究员。近年来,参与多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工作,致力于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技术管理,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研究等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水专项,大气专项以及地方科研项目等多项研究工作,目前参与了《国内外环境监测类标准体系比较研究》《环境监测标准命名规则》《流域水生态评价与污水资源化利用风险管控关键标准研究》《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比较与应用研究》等项目研究工作;作为标准技术管理人员,负责120余项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的技术管理。发表SCI、中文核心等论文20余篇,获授权专利5项,参编著作5部。

裴淑玮:硕士,工程师。长期致力于生态环境样品检测与监测方法研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技术管理等工作。作为骨干,致力于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标准体系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参与《高关注化学品快速筛查与定量分析技术》《流域水生态评价与污水资源化利用风险管控关键标准研究》《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比较与应用研究》《排水综合毒性监管体系研究》《国内外环境监测类标准体系比较研究》标准研究工作,主要承担《环境监测标准命名规则》标准制修订工作,负责60余项标准的技术管理。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监测标准体系课题研究,发表各类论文10余篇。

曹宇: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技术管理等工作。目前参与《高关注化学品快速筛查与定量分析技术》《流域水生态评价与污水资源化利用风险管控关键标准研究》等研究工作。作为项目骨干参与《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比较与应用研究》《国内外环境监测类标准体系比较研究》《我国挥发性有机物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进展及问题》等研究工作,参与《环境监测标准命名规则》标准项目制修订工作。同时主要负责部长信箱有关生态环境监测标准问题解答,已回复部长信息来信问题800余件。

刘丽颖:硕士,助理工程师。致力于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制修订、标准体系研究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参与《流域水生态评价与污水资源化利用风险管控关键标准研究》《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比较与应用研究》《排水综合毒性监管体系研究》《国内外环境监测类标准体系比较研究》标准研究工作,《环境监测标准命名规则》标准制修订工作,主要承担《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比较与应用研究》工作,负责数十项标准技术管理工作。

段慧玲:硕士,助理工程师。自工作以来,积极致力于生态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管理等工作。参与《流域水生态评价与污水资源化利用风险管控关键标准研究》《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测定方法比较与应用研究》《排水综合毒性监管体系研究》《国内外环境监测类标准体系比较研究》标准研究工作,《环境监测标准命名规则》标准制修订工作,主要承担《排水综合毒性监管体系研究》工作,负责数十项标准技术管理工作。

-------------------------------------------------------------------------------------------------------------------
生态环境标准实施评估研究室

牵头负责开展生态环境标准实施评估相关工作。负责生态环境标准实施评估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开展生态环境标准实施评估方法研究与环境基础标准等重要标准制修订工作;与院相关二级单位、所其他业务研究室联合开展生态环境标准实施评估工作;地方和社会标准实施评估相关技术服务;研究室层面科研项目质量控制工作。

室主任:周羽化 研究员

室成员:雷晶、张虞、武亚凤

个人简介:

周羽化:室主任,博士,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及制订方法学、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及标准实施评估等领域的研究。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国家环保标准“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合成氨、酒类、屠宰及肉类加工、纺织、电池、制革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168)等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生态环境基础标准等20余项,推动发布生态环境标准500余项。主持石油炼制、石油化工、合成树脂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发表论文近20篇,获省部级奖项5项。

雷晶:硕士,副研究员。主持完成大气环境监测类标准适用性评估等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完成《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HJ 168)等20余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及修改单,推动发布生态环境标准200余项。作为技术负责人开展《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以及江苏省纺织染整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获省部级奖励1项。

张虞:工程师。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及实施评估、生态环境监测标准、生态环境基础标准制修订项目等20余项,推动发布生态环境标准20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1项。

武亚凤:硕士,助理研究员。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修订完成《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工作规则》,参与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及实施评估、生态环境基础标准制修订项目等5项,推动发布排污许可技术规范等各类生态环境标准100余项。



机构设置与人员队伍:http://www.craes.cn/hjbzyjs/hjbz_gljs/hjbz_gljs_jgszyryd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9-8 08:51 , Processed in 0.06827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