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3|回复: 10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基础教学部介绍及课程建设

[复制链接]

955

主题

190

回帖

332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325
发表于 2024-5-28 22:3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dzhouhong 于 2024-5-28 22:55 编辑


基础教学部于2010年4月在原数理教研室基础上成立,现有数学、大学物理两个教研室和1个物理实验中心。主要承担学院本科生的《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B》、《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工程数学》、《文科数学》、《大学物理A》、《大学物理B》和大学物理实验的教育教学及研究工作。

基础教学部现有教职工14人。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助教1人,所有教师均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在教师队伍中,有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基础教学部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团结实干、勇于创新教学队伍,加强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承担省级科研课题1项、各类校级教学改革课题10余项;出版教材6部;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奖10余项。

基础教学部积极组织开展数学建模、高等数学竞赛和物理实验创新竞赛等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和培训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近年来,在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五一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获奖400余项,多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近两年,在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中获奖近200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奖近30项,为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基础教学部:https://xhjc.cumt.edu.cn/


955

主题

190

回帖

332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32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2: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dzhouhong 于 2024-5-28 22:43 编辑

课程编号: 《高等数学A》.pdf (148.2 KB, 下载次数: 0)
《高等数学A 教学大纲
9.5学分152学时
.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高等数学》是工科院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包括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使学生受到使用微积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本训练以及应用这些概念、理论、方法解决几何、物理及其它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以提高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将来进一步自学数学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适用专业
电气、自动化、信息、电科、土木、建环、工程管理、机械、能动、材料、计算机、嵌入式、工业
三、先修课程
中学初等数学的基本内容。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极限与连续
基本要求:
1. 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函数左、右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3. 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4. 理解无穷小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替换求极限;
5. 理解函数在一点处连续和间断的概念;
6. 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定理、最值定理和介值定理),会用介值定理讨论方程根的存在性。
重点:
无穷小量,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的连续性。
难点:
等价无穷小替换,间断点及连续性的判断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基本要求:
1. 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函数的可导性和连续性的关系,会求平面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物理量;
2. 熟练掌握导数与微分的运算法则及导数的基本公式,了解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3. 熟练掌握初等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的计算,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计算常用简单函数的n阶导数;
4. 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
5. 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了解柯西中值定理;
6. 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熟练掌握利用导数求函数极值,判断函数的增减性、凹凸性、求曲线的拐点及函数作图(包括求渐近线)的方法,会解决应用问题中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间题;
7. 熟练掌握利用罗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8. 的麦克劳林公式;
重点:
1. 导数、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初等函数导数的求法;
2.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泰勒公式、罗必达法则,函数增减性的判定,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最值问题。
难点:
罗必达法则求极限、导数求极值和最值
(三)—元函数积分学
基本要求:
1. 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2. 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3. 会求简单有理函数、简单的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4. 理解变上限的定积分作为其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熟悉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5. 熟练掌握用微元法来建立一些常用的几何量的定积分表达式,从而求出这些量的方法;
6. 理解两类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一些简单的反常积分。
重点:
1. 原函数、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积分中值定理,基本积分公式;
2.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法,变上限的定积分作为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定理,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3. 微元法。
4. 注意加强变限积分及其应用。
难点:
定积分的概念,变上限的定积分作为上限的函数及其求导,微元法。
(四)常微分方程
基本要求:
1. 理解微分方程的解、通解、初始条件和特解等基本概念;
2. 熟练掌握一阶变量可分离方程和线性方程的识别和解法;
3. 掌握—阶齐次方程,会用简单的变量代换解某些微分方程;
4. 掌握用降阶法求解类型的方程;
5. 理解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
6. 熟练掌握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及非齐次方程(其中自由项是、、以及它们的和与积)的解法;并知道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7. 会用微分方程解决—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重点:
微分方程的概念、通解、特解,变量可分离方程与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二阶常系数线性方程的解法。
(五)无穷级数
基本要求:
1. 理解级数收敛和发散及收敛级数和的概念,掌握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和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2. 掌握几何级数和P级数的收敛性;
3. 掌握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和比值审敛法,会正项级数的根值审敛法;
4. 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定理,并会估计通项单调递减的收敛的交错级数的截断误差;
5. 理解无穷级数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概念,知道任意项级数的审敛步骤;
6. 理解函数项级数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概念,熟练掌握幂级数的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及收敛域的求法,了解幂级数在其收敛区间内的基本性质,会求一些幂级数的和函数,并会由此求出某些数项级数的和;
7. 了解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的充要条件;
8. 熟练掌握和的麦克劳展开式,会用间接法将一些简单函数展成幂级数,会用幂级数进行一些近似计算;
重点:
1. 无穷级数收敛和发散的概念,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和比值审敛法;
2. 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及收敛域的求法,泰勒级数,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难点:
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敛法,条件收敛级数的判定,级数求和,用间接法将函数展为泰勒级数。
(六)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基本要求:
1. 理解向量的概念,熟练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混合积)及两个向量夹角的求法,平行和垂直的条件、知道三向量共面的条件;
2. 掌握单位向量、方向数、方向余弦及向量的坐标表达式,熟练掌握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
3. 熟悉平面和直线的标准方程,以及根据已知条件求平面和直线方程;
4. 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知道常用二次曲而的标准方程及其图形,
5. 掌握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6. 了解空间曲线的一般式方程和参数式方程,了解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并会求其方程。
重点: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坐标表达式及向量的运算,平面的点法式方程,直线的点向式方程,曲面方程的概念,空间曲线的一般式方程。
(七)多元函数微分学
基本要求:
1. 理解点集、邻域、区域及多元函数的概念;
2. 了解二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的概念,知道有界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3. 理解偏导数和全微分的概念,了解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4. 熟练掌握复合函数和隐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求高阶偏导数的方法;
5. 掌握空间曲线的切线和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和法线的求法;
6. 理解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多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了解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充分条件,会求二元函数的极值,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简单多元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重点:
偏导数的计算,全微分的计算,拉格朗日乘数法。
难点:
复合函数的高阶偏导数。
(八)多元函数积分学
基本要求:
1. 理解二重积分、三重积分;
2. 熟练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和三重积分的计算法(直角坐标、柱坐标);
3. 掌握格林公式并会运用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4. 会运用重积分一些几何问题.
重点:
二重积分、三重积分(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下的计算)
难点:
重积分化为累次积分时积分上、下限的确定。
(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下的计算)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讲课
习题课
小计
函数、极限与连续
16
4
20
一元函数微分学
22
6
28
一元函数积分学
24
8
32
合计
62
18
80
微分方程
10
2
12
无穷级数
10
2
12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10
2
12
多元函数微分学
14
4
18
多元函数积分学
12
6
18
合计
56
16
72
六、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 + 期中考试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期中:期末 =20:2060
七、参考书目
朱开永  王升瑞  主编  《高等数学上》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7.7
朱开永  王升瑞  主编  《高等数学下》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7.7




                                               大纲制定者:汪赛  讲师
                                              大纲审查者XXX  职称
                                               大纲批准者XXX  职称
                                                   ○一八年七月


955

主题

190

回帖

332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32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2: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dzhouhong 于 2024-5-28 22:47 编辑

课程编号: 《高等数学B》.pdf (150.3 KB, 下载次数: 0)
《高等数学(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大纲
4.5+4学分       72+64学时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等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系统地获得微积分(包括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和常微分方程、级数)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使学生受到使用微积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本训练以及应用这些概念、理论、方法解决几何、经济及其它实际问题的初步训练,以提高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学生会将微分和积分的知识应用于经济和管理等学科中。
二、 适用专业
金融,会计,国贸,营销,财管等
三、先修课程
初等数学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函数
教学目的:掌握函数概念及相关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区间和邻域、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特性、反函数、复合函数、隐函数、初等函数、 函数的参数方程和极坐标以及经济学中的常用函数。 
教学难点:反函数、分段函数、复合函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函数概念和函数的性质。
2、理解分段函数、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的概念。
3、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形和性质。
4、掌握函数的参数方程和极坐标。
5、了解一些经济上的常用函数。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教学目的:掌握极限和函数概念及相关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数列和函数极限的性质与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和两个重要极限,等价无穷小法求极限,函数的连续性。
教学难点:数列和函数极限,极限存在准则和两个重要极限,函数的连续性。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极限、无穷小量、无穷大量、连续的定义。
2、熟练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会求函数的极限。
3、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会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某些函数的极限。
4、了解极限与无穷小的关系以及无穷小的性质,掌握等价无穷小法求极限。
5、理解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连续性,知道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性质。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教学目的:掌握导数和微分概念及相关运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导数的定义,导数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求导法则),微分的运算,导数与微分在经济学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导数的定义,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求导法则。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导数的概念、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2、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3、熟练掌握隐函数求导法则、会求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导数、二阶导数。
4、了解微分的应用。掌握导数在经济学上的应用。
第四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中值定理内容,会简单证明及导数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 ,,型的极限,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函数的极值和拐点,导数在经济管理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中值定理及应用,洛必达法则的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三个中值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2、熟练掌握洛必达法则求“,,,”,掌握“ ,,”型的极限。
3、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凹凸性的判别,会求函数的极值(最值)、曲线的拐点,会求函数的渐近线,函数的作图。
4、掌握导数在经济学上的应用。
第五章 不定积分
教学目的:掌握不定积分基本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不定积分性质,基本积分公式,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教学难点: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原函数、不定积分的概念,熟记不定积分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的性质。
2、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换元法、分部积分法,会求函数的不定积分。
第六章  定积分
教学目的:掌握定积分基本运算方法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定积分性质,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积分的应用。
教学难点:变上限积分函数的性质,微积分基本定理,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上的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定积分的定义,知道定积分的性质。
2、掌握微积分基本公式,定积分的换元法和分部积分法计算定积分。
3、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的体积等)。
4、掌握定积分在经济学上的应用。
5、了解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的定义并会计算。
6、应用定积分解决经济管理上的问题。
第七章 向量代数与解析几何
教学目的:掌握向量的运算和了解空间解析几何的初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向量的基本概念,向量的运算法则,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的向量积;平面和直线方程,空间曲面及旋转曲面。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
2.理解向量的概念及其表示,掌握向量的运算(线性运算、数量积、向量积),掌握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3.掌握单位向量、方向余弦、向量的坐标表达式以及用坐标表达式进行向量运算的方法。
4.掌握平面的方程和直线的方程及其求法,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5.了解曲面方程的概念,了解常用二次曲面的方程及其图形,了解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及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6.了解空间曲线的参数方程和一般方程。
7.了解曲面的交线在坐标平面上的投影。
第八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教学目的: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基本运算方法及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多元函数的极限,偏导数与全微分,多元复合函数与隐函数的微分法,多元函数的极值。
教学难点:多元函数的极限,多元函数的极值元复合函数与隐函数的微分法,多元函数的极值和多元函数的最值在经济上的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多元函数的概念,能求简单的二元函数的极限,了解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2、理解偏导数、全微分的概念,会求函数的偏导数及全微分。知道全微分存在的条件。
3、掌握多元复合函数、隐函数的求导法则。
4、掌握多元函数的极值及条件极值。
5、掌握多元函数的最值的求法并能够解决经济学上的最值问题。
第九章 多元函数积分学
教学目的:掌握二重积分的概念和计算二重积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重积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二重积分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2.熟练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
第十章 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
教学目的:掌握各种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一阶微分方程的解法,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简单应用;差分方程及其求法。
教学难点: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的有关概念。
2、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3、掌握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
4、了解差分方程的有关概念,掌握一阶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的解法。
5、掌握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 无穷级数
教学目的:掌握级数敛散性的判定方法,会求幂级数收敛域、和函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常数项级数的性质,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定,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交错级数的条件收敛的判定,幂级数。
教学难点:常数项级数收敛性的判定,幂级数的收敛半经和收敛区间(收敛域),和函数。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无穷级数敛散性的定义,理解级数的基本性质、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和常数项级数收敛性的判定。
2、会求幂级数的收敛半经和收敛区间(域),知道幂级数的基本性质,会求幂级数的和函数。
3、记住常用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并会用间接法将某些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五、建议学时分配表
   
授课
习题课
小计
函数
8
0
8
极限与连续
14
0
14
导数与微分
14
2
16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0
0
10
不定积分
8
2
10
定积分及其应用
12
2
14
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初步
10
2
12
多元函数微分学
16
2
18
重积分
10
2
12
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
8
0
8
无穷级数
12
2
14
总计
122
14
136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微积分》(经济管理)彭红军 张伟 李媛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年
参考书: 1.《高等数学》.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经济数学——《微积分》.蒋秋浩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3.《高等数学》,王升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
七、考核、评价方式
笔试、闭卷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平时:期末 =30:70
八、说明
平均周学时:6学时/周;
课内习题课的安排及学时具体安排见学时分配表。



                                               大纲制定者:张倩 讲师
                                              大纲审查者XXX  职称
                                               大纲批准者XXX  职称
                                                   ○一八年七月



955

主题

190

回帖

332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32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2: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dzhouhong 于 2024-5-28 22:50 编辑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40学时 2.5学分 《线性代数》.pdf (130.98 KB, 下载次数: 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线性代数》是高等院校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应用科学中常用的矩阵方法、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等理论及其有关的基础知识,并且具有熟练的矩阵运算能力和用矩阵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面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二、适用专业
工科、经济管理各本科专业。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行列式
1、知道阶行列式的定义、性质;
2、知道代数余子式及其性质,掌握行列式的计算法则;
3、掌握克莱姆法则。
(二)矩阵
1、理解矩阵的定义,知道常用的几种特殊的矩阵,知道两矩阵相等的概念;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运算、转置运算及其它运算规律。知道对称矩阵;
3、掌握用矩阵的三种行初等变换化矩阵为行阶梯阵、行最简阶梯阵;
4、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性质及其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掌握用行初等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会解简单的矩阵方程;
5、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会利用矩阵的行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知道满秩矩阵及其性质;
6、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法则;
7、知道系数矩阵和增广矩阵,掌握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表达式。
(三)线性方程组
1、理解维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线性运算;
2、理解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重要结论,掌握判别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的基本方法;
3、理解向量的线性,表示知道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的秩的概念;了解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和向量组的秩及矩阵的秩的关系;会利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向量组的秩以及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
4、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条件及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5、理解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并能熟练的求出它们的通解;
6、熟练掌握用初等行变换求线性方程组通解的方法;
7、了解维向量空间的子空间、基底、维数、坐标等概念,会求过渡矩阵。
(四)相似矩阵及二次型
1、了解向量的内积与正交,了解正交矩阵的概念及性质;
2、理解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掌握其求法;
3、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及其性质,理解矩阵相似对角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会求实对称矩阵的相似对角矩阵;
4、掌握线性无关的向量组的正交规范化的方法;
5、掌握二次型及其矩阵的表示,了解二次型秩的概念;
6、会用正交变换把二次型化为标准形的方法;
7、了解惯性定理,掌握正定二次型的判定。
五、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行列式;矩阵的运算;向量;线性方程组的解及解的结构;
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及其标准型。
六、学时分配表
内  容
讲课
课堂讨论
习题课
小计
(一)行列式
6


6
(二)矩阵的概念与运算
10


10
(三) 线性方程组
14


14
(四)相似矩阵与二次型
8


8
复习
2


2
合计
40


40
七、参考书目
《线性代数》王升瑞等,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线性代数》江龙等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线性代数学习指导》胡建华等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八、考核评价方式
以期终考试为主,期终考试成绩应占总评成绩的70%以上。
九、说明
1本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以讲授为主,适当补充一些例题,以加深学生对有关内容和方法的理解。
2加强习题课、讨论课教学。习题课要对涉及到的讲过内容进行总结,通过典型例题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大纲制定者:李媛  副教授
                                            大纲审查者XXX  职称
                                            大纲批准者XXX  职称
                                                   ○一八年七月


955

主题

190

回帖

332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32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2:5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课程编号: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df (109.15 KB, 下载次数: 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3学分  48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是工科及经济管理等各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处理随机现象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适应专业
工科、经济管理各专业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四、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理解随机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
2、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包含、相等)与运算(和事件、积事件、差事件、互不相容事件和对立事件)。
3、了解事件频率的概念,了解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4、了解概率的公理化定义,理解古典(等可能)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概念,会计算简单的古典概率。
5、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及其加法、减法公式,会运用这些性质及公式进行概率的计算。
6、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会求条件概率。掌握概率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会运用这些公式计算概率。
7、理解事件独立性的概念,掌握运用事件的独立性简化概率的计算。
8、了解伯努利概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归结为伯努利概型后,用伯努利定理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重点:事件的关系与运算;古典概率的计算;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与全概率公式,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难点:古典概率的计算;全概公式与贝叶斯公式的应用;
(二)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1、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
2、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律的概念及性质,会求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
3、掌握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的概念及性质,会用概率密度求随机变量落在每一个区间的概率。
4、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掌握分布函数与分布律、概率密度之间的关系。
5、会用分布函数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6、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超几何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会查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表。
7、会求简单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密度的求法。
重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密度的概念和性质;一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难点:一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三)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概念。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联合分布密度的概念和性质,并会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2、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与联合分布的关系。会求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联合分布律和边缘分布律。
3、掌握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及其性质,会求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和边缘概率密度。
4、知道二维随机变量的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
5、理解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会用随机变量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重点:熟练掌握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律和连续型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密度;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与联合分布的关系及计算公式;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难点:随机变量独立性的判别。
(四)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理解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与计算方法。
2、会求简单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3、熟记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4、理解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与计算公式。
5、知道随机变量的不相关性,了解独立性与不相关性之间的关系。
重点:数学期望、方差、协方差与相关系数的计算。
难点: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与互不相关之间的关系。
(五)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1、知道切比雪夫不等式。
2、知道随机变量序列的独立同分布性,了解三个大数定律及其作用。
3、知道独立同分布序列的中心极限定理。
4、掌握德莫佛-拉普拉斯定理,会用德莫佛-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计算有关概率。
重点:中心极限定理
难点:大数定律
(六)样本及其分布
1、理解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及统计量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计算,掌握对总体均值和方差的点估计。
3、了解统计量均值分布、分布、t分布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它们的图形,会查对应的分布表。
4、掌握单个正态总体的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重点:样本和统计量的概念;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计算。
难点:理解各类正态总体抽样分布。
(七)参数估计
1、知道矩估计法与极大似然估计的原理,掌握矩估计法及极大似然估计法。
2、知道估计量的评选标准(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会确定简单的估计量的无偏性和有效性。
3、知道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掌握一个正态总体均值和方差的区间估计。
重点:矩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法;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区间估计。
难点:极大似然估计法。
(八)假设检验
1、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知道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2、掌握一个正态总体已知方差和未知方差的均值的假设检验的方法。
3、掌握一个正态总体方差的假设检验的方法。
4、了解一个正态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单侧检验。
五、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样本及其分布;
参数估计;假设检验。
六、学时分配表
内容
讲课
课堂讨论
习题课
小计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8


8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9


9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6

2
8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6

2
8
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2


2
样本及其分布
3


3
参数估计
6


6
假设检验
2


2
复习
2


2
合计
40


48
七、参考书目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李媛,王升瑞等编,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八、考核评价方式
以期终考试为主,期终考试成绩应占总评成绩的70%以上,教考分离。

大纲制定者:李媛  副教授
                                            大纲审查者XXX  职称
                                            大纲批准者XXX  职称
                                                   ○一八年七月


955

主题

190

回帖

332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32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2: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课程编号: 工程数学.pdf (113.92 KB, 下载次数: 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
2学分      3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最基本的理论与方法,从而为进一步扩大数学的知识面及将本课程的理论方法用于后继有关课程中去奠定必要的基础。本课程在工程技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授课时注意由浅入深,阐明本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联系,在基本运算方面通过例题及习题,使学生受到足够的训练,从而掌握有关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数学素养。
二、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与科学技术专业。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四、课程基本要求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是理工科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为学习有关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课程的学习中,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中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了解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的一些基本知识,逐步培养利用这些概念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应用到工程技术中去。
1.复数与复变函数
理解复数的概念。熟悉复数的多种表示法、复数的四则运算及开方运算。理解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理解区域、单连通域、多连通域和复球面等概念。掌握用复变数的方程来表示常用曲线及用不等式表示区域,理解复变函数以及映射的概念;了解一个复变函数等价于一对实二元函数,掌握复变函数的极限,连续性。
2.解析函数
理解函数解析的概念与柯西-黎曼条件;掌握判别函数解析性的方法;了解解析函数与调和函数的关系,并掌握由已知的调和函数求其共轭调和函数,从而得到解析函数的方法;记住复自变量的初等函数的定义以及它们的一些主要性质。
3.复变函数的积分
理解复变函数积分的概念并掌握它的基本性质;掌握复变函数积分的一般计算方法;掌握柯西定理及其推论;熟练掌握用柯西积分公式及高阶导数公式计算积分。
4.级数
了解复数项级数的敛散性及有关概念、主要性质及重要定理;了解幂级数收敛的阿贝尔定理以及幂级数的收敛圆、收敛半径等概念,掌握幂级数收敛半径的求法以及幂级数在收敛圆内的性质;记住几个主要的初等函数的泰勒展开式,能熟练地把一些比较简单的初等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理解罗朗级数的作用,并能把比较简单的函数在不同环域内展开成罗朗级数。
5.留数
理解孤立奇点的概念、分类及判别方法。理解函数在孤立奇点留数的概念;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留数定理;掌握留数的计算,尤其要熟悉较低阶极点处留数的计算;能用留数来计算3种标准类型的定积分。
6. 掌握傅氏积分公式及应用此公式计算某些积分;理解傅氏变换和逆变换的概念,掌握某些常用函数的傅氏变换及其逆变换的求法;了解单位脉冲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记住单位脉冲函数、单位阶跃函数、指数衰减函数;掌握傅氏变换的基本性质:线性性、对称性、相似性、平移性、微分性、积分性。
7. 理解拉氏变换和拉氏逆变换的概念,知道指数级函数的概念及拉氏变换的存在定理;记住常用函数(广义函数、单位阶跃函数、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幂函数)的拉氏变换;掌握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线性性、相似性、位移性、微分性、积分性,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性质求拉氏变换;知道复反演公式,掌握用留数求象原函数的方法;掌握当象函数为有理分式函数时求象原函数的海维赛德(Heaviside)展开式;熟练掌握用拉氏变换解常系数线 性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组及某些微分积分方程。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复数与复变函数
复数的各种表示方法及其计算,复变函数及其极限、连续的概念。
第二章:解析函数
复变函数解析的概念,函数解析的充分必要条件,调和函数与解析函数的关系,已知解析函数的实(虚)部求解析函数的方法,复变的初等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第三章:复变函数的积分
复变函数积分的定义、性质及计算,柯西积分定理及柯西积分公式,解析函数的高阶导数公式。
第四章:级数
复数项级数及其收敛、发散、绝对收敛的概念,幂级数的收敛圆收敛半径及其性质,泰勒定理,解析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的求法,罗朗定理。用间接法将简单的函数在孤立奇点附近展开为罗朗级数。
第五章:留数
留数的概念;极点处留数的求法;留数定理;用留数计算闭曲线上的积分及一些定积分。
第六章:傅里叶(Fourier)变换中介绍傅里叶积分,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
第七章: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中介绍拉氏变换的概念和性质,拉氏逆变换及拉氏变换的应用。
六、学时分配表
内容
授课
研讨
录像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小计
复数
6
6
解析函数
6
6
复变函数的积分
6
6
级数
6
6
留数
6
6
傅里叶变换
2
2
4
拉普拉斯变换
6
6
合计
32
8
七、参考书目
1、复变函数. 西安交大编。
2、积分变换,东南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包革军等编,科学出版社。
4、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学习辅导与习题全解,华中科大,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方式:闭卷,总评成绩按平时30%,期末70%计算。
  
大纲制定者:余俊  讲师
                                              大纲审查者XXX  职称
                                               大纲批准者XXX  职称
                                                             ○一八年七月
       

955

主题

190

回帖

332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32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3: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课程编号 《文科高等数学》.pdf (87.99 KB, 下载次数: 0)
《文科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  32  学分  2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文科高等数学》是为文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限选或选修课程,它的主要目是:
1.学习数学的有关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数学科学在人类文明与科学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进行必要的解题计算、逻辑推理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3.学习有关重要数学思想的发展及其演变,了解某些重要的数学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追溯数学历史、渗透数学思想、认识数学科学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与贡献,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具有一定的数学解题和计算能力以及初步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二、 适用专业
全院文科各专业
三、 先修课程
四、 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数学简史与概率论初步
1.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及数学的应用:
2.了解三次数学危机;
3.了解数学史上几个经典的数学问题;
4.了解概率的概念及古典概型概率的计算。
(二)函数与极限
5.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
6.掌握极限的运算法则,知道两个重要的极限;
7.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
(三)一元函数微分学
8.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了解其几何、物理意义;
9.掌握函数求导的基本法则,会求初等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
10.了解中值定理,了解用罗必达法则求极限的方法;
11.会求一元函数的极大(极小)值及最大(最小)值。
(四)一元函数积分学
12.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13.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
14.了解不定积分的换元法及分部积分法;
15.会进行简单的不定积分计算;
16.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几何意义;
17.会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求定积分的换元法与分步积分法;
18.了解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五、学时分配表
   
   
    
   
(一)数学简史与概率论初步
8
8
(二)函数与极限
4
4
(三)一元函数微分学
8
2
10
(四)一元函数积分学
8
2
10
   
28
4
32
六、参考书目
1.《微积分》.彭红军 张伟 李媛  等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大学文科数学》 薛秀谦主编  中国矿大出版社;
3.《大学文科数学》 严守权 姚孟臣等编 人民大学出版社。
七、考核、评价方式
闭卷考试
                                               大纲制定者:朱开永 教授
                                              大纲审查者XXX  职称
                                               大纲批准者XXX  职称
                                                 ○一八年七月

955

主题

190

回帖

332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32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3: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课程编号: 《大学物理A》.pdf (144.39 KB, 下载次数: 0)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学分:7  学时:112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由于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与社会科学的联系,以及物理科学对人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它对于大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建立和创新意识的熏陶起着科学引导和奠定基石的作用。所以,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必需的、通用的物理学基础知识,还应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
学好物理学不仅是在校大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素质的要求,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更新知识和技能都有深远的意义。
二、适用专业
电气、信息、电科、自动化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四、课程基本要求
(一)力学
1. 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间的运算关系,了解相对运动。
2. 理解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熟练地掌握用微积分方法求解质点在一维变力作用下的动力学问题。
3. 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
4. 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通过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情况理解角动量定理,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
5.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及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在现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6. 了解转动惯量概念。理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和刚体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定律。会计算力矩的功、转动动能,掌握刚体定轴转动中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能掌握相应的简单问题的求解。
7. 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二)电磁学
1. 理解静电场的库仑定律、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叠加原理。了解电势与场强的关系,掌握相应简单问题的计算方法。了解电偶极子的概念。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场中受力和运动的问题。
2. 理解表示静电场性质的高斯定理、环路定理,能初步掌握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3. 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理解电容器的电容这一概念,掌握几种典型电容器的电容量和串、并联的等效电容计算。
4. 了解电介质极化现象,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了解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静电场的能量和静电能体密度的概念,并掌握相应问题的计算方法。
5. 了解电动势的概念。了解欧姆定律微分形式。
6. 了解电偶极矩的磁矩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能分析点荷在均匀电磁场(包括纯电场、纯磁场)中的受力和动力。
7. 了解稳恒磁场的规律: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掌握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了解磁介质中的磁化和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
8. 理解洛仑兹力和安培定律。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9. 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产生规律,掌握问题的求解方法。
10. 了解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概念。了解自感、互感系数。了解磁场能量密度的概念。
11. 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知道电磁场的物质性。
(三)气体动理论
1、正确判断理想气体平衡态性质、各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状态方程求解有关平衡态问题;
2、掌握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公式的推导方法;
3、正确计算理想气体的内能;
4、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知道计算微观粒子按一定规律分布时三种统计速率;
(四)热力学基础
1、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及绝热过程问题;
2、 熟练计算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量、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的效率(由等值、绝热、过P-V原点的直线过程组成的正循环),由卡诺逆循环组成的制冷机及致冷系数;
3、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叙述;
(五)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 掌握描述简谐振动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及各量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示法。
2. 理解谐振动的基本特征,能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并掌握求解方法。
3. 理解同方向、同频率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拍现象,知道振动分解问题。
4. 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理解波形图线。
5. 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6. 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和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7. 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知道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8. 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在波源或观察者单独相对介质运动,且运动方向沿二者连结情况下,能用多普勒频移公式进行计算。
(六)波动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偏振
1. 理解光源,光的干涉性,了解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2. 理解光程的概念及光程差和位相差的关系。
3. 理解杨氏双缝干涉及薄膜等厚、等倾干涉,
4. 了解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5. 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理解单缝夫琅禾费衍射。会分析缝宽及波长对衍射条纹分布的影响。
6. 了解光栅衍射。会分析光栅常量及波长对光栅衍射谱线分布的影响。
7. 了解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理解布儒斯特定律及马吕斯定律。知道双折射现象,线偏振光的获得方法和检验方法。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力学
1. 质点运动学:质点,参照系,位矢,运动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切向和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中角量和线量的关系,运动的相对性,伽里略变换。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功和能:功,质点动能定理,保守力和非保守力,势能与势能曲线,质点系的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质点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4. 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5. 刚体定轴转动:刚体的平动与转动,转动动能,转动惯量,,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的功能定理,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二)电磁学
1.  真空中的静电场
电荷,库仑定律,电场和电场强度,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能,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2.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电介质及其极化,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静电场的能量。
3. 稳恒电流
       电流和电流密度,电动势。
4. 稳恒磁场
磁场,磁感应强度,毕奥一萨伐尔定律,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5. 磁场中的磁介质
磁介质的分类,顺磁质和抗磁质的磁化,存在磁介质时磁场的基本规律,铁磁质。
6.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自感,互感,磁场的能量。
7. 电磁场与电磁波
电磁波的性质,电磁波的能量,电磁波的动量,电磁波的辐射,电磁振荡,赫兹实验,电磁波谱。
(三)气体动理论
1、气体的状态参量、平衡态和平衡过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公式及其统计解释;
3、能量按自由度匀分原则、理想气体内能;
4、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气体分子运动的三种统计速率;
(四)热力学基础
1、系统的内能、功和热量;
2、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及绝热过程的应用;
3、气体的摩尔热容量;
4、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的效率(由等值、绝热、过P-V原点的直线过程组成的正循环),由卡诺逆循环组成的制冷机及致冷系数;
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叙述;
6、可逆过程及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
(五)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 机械振动       
简谐振动的描述,简谐振动的振幅矢量图示法,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描述,简谐振动的能量,简谐振动的合成: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同方向振动频率略有差别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拍。
2. 机械波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波的能量,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六)波动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偏振
1. 光的干涉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杨氏双缝干涉,光程,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薄膜干涉。
2. 光的衍射
惠更斯一菲涅耳原理,单缝夫琅和费衍射,菲涅耳半波带法,光栅衍射,圆孔衍射,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
3. 光的偏振
自然光和偏振光,起偏和检偏,马吕斯定律,反射和折射时光的偏振,布儒斯特定律。
六、建议学时分配表
大学物理A总学时112,在2学期内完成,第一学期56学时,第二学期56学时。
学期
课程内容
讲课
习题或讨论
力学
16
4
电磁学
30
6
46
10
热学
16
2
振动波动
16
2
波动光学
16
4
48
8
七、参考书目
1. 张雷明、肖沛.大学物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 马文蔚.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毛骏健等.大学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八、考核、评价方式
笔试、闭卷。
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 30 %,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大纲制定者:张雷明 讲师
                                              大纲审查者XXX  职称
                                               大纲批准者XXX  职称
                                                   ○一八年七月

955

主题

190

回帖

332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32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3: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课程编号: 《大学物理B》.pdf (133.68 KB, 下载次数: 0)


《大学物理B》(上)教学大纲
学分:2.5  学时:40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由于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与社会科学的联系,以及物理科学对人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它对于大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建立和创新意识的熏陶起着科学引导和奠定基石的作用。所以,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必需的、通用的物理学基础知识,还应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
二、适用专业
机械、能动、材料、土木、建环、工程管理、计算机、工业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四、课程基本要求
(一)力学
1. 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间的运算关系,了解相对运动。
2. 理解质点动力学基本定律及其适用条件。能熟练地掌握用微积分方法求解质点在一维变力作用下的动力学问题。
3. 掌握功的概念,能计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的功。理解保守力作功的特点及势能的概念,会计算重力、弹性力和万有引力势能。
4. 掌握质点的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通过质点在平面内运动的情况理解角动量定理,并能用它们分析、解决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简单力学问题。
5. 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及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掌握运用守恒定律分析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分析简单系统在现面内运动的力学问题。
6. 了解转动惯量概念。理解刚体绕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和刚体绕定轴转动情况下的角动量守恒定律。会计算力矩的功、转动动能,掌握刚体定轴转动中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能掌握相应的简单问题的求解。
7. 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二)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 掌握描述简谐振动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及各量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示法。
2. 理解谐振动的基本特征,能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并掌握求解方法。
3. 理解同方向、同频率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拍现象,知道振动分解问题。
4. 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由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得出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理解波形图线。
5. 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概念。
6. 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和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7. 了解驻波及其形成条件。知道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8. 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在波源或观察者单独相对介质运动,且运动方向沿二者连结情况下,能用多普勒频移公式进行计算。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力学
1. 质点运动学:质点,参照系,位矢,运动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切                           向和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中角量和线量的关系,运动的相对性,伽里略变换。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3. 功和能:功,质点动能定理,保守力和非保守力,势能与势能曲线,质点系的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质点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
4. 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刚体定轴转动:刚体的平动与转动,转动动能,转动惯量,,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刚体定轴转动的功能定理,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二)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 机械振动       
简谐振动的描述,简谐振动的振幅矢量图示法,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描述,简谐振动的能量,简谐振动的合成: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同方向振动频率略有差别的两个简谐振动的合成,拍。
2. 机械波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波的能量,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多普勒效应。
六、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期
课程内容
讲课
习题或讨论
力学
20
4
振动波动
14
2
34
6
七、教材及参考书
张雷明、肖沛.大学物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
马文蔚.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毛骏健等.大学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八、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大纲制定者:张雷明 副教授
                                            大纲审查者XXX  职称
                                            大纲批准者XXX  职称
                                                   ○一八年七月
课程编号
《大学物理B》(下)教学大纲
学分:2.5  学时:40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由于物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与社会科学的联系,以及物理科学对人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它对于大学生科学基本素养的建立和创新意识的熏陶起着科学引导和奠定基石的作用。所以,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传授必需的、通用的物理学基础知识,还应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
二、适用专业
机械、能动、材料、土木类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四、课程基本要求
(一)气体动理论
1、正确判断理想气体平衡态性质、各状态参量之间的关系,应用状态方程求解有关平衡态问题;
2、掌握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公式的推导方法;
3、正确计算理想气体的内能;
4、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知道计算微观粒子按一定规律分布时三种统计速率;
(二)热力学基础
1、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求解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及绝热过程问题;
2、 熟练计算理想气体的摩尔热容量、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的效率(由等值、绝热、过P-V原点的直线过程组成的正循环),由卡诺逆循环组成的制冷机及致冷系数;
3、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叙述;
  (三)电磁学
1. 理解静电场的库仑定律、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叠加原理。了解电势与场强的关系,掌握相应简单问题的计算方法。了解电偶极子的概念。能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场中受力和运动的问题。
2. 理解表示静电场性质的高斯定理、环路定理,能初步掌握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3. 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理解电容器的电容这一概念,掌握几种典型电容器的电容量和串、并联的等效电容计算。
4. 了解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能,静电场的能量和静电能体密度的概念。
5. 了解电偶极矩的磁矩的概念。能计算电偶极子在均匀电场中,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能分析点荷在均匀电磁场(包括纯电场、纯磁场)中的受力和动力。
6. 了解稳恒磁场的规律: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掌握用安培环路定理计算磁感应强度的条件和方法。
7. 理解洛仑兹力和安培定律。能计算简单几何形状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在均匀磁场中或在无限长直载流导线产生的非均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
8. 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理解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的产生规律,掌握问题的求解方法。
9. 了解自感、互感系数。了解磁场能量密度的概念。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一)气体动理论
1、气体的状态参量、平衡态和平衡过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温度公式及其统计解释;
3、能量按自由度匀分原理、理想气体内能;
4、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气体分子运动的三种统计速率;
(二)热力学基础
1、系统的内能、功和热量;
2、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对理想气体等体、等压、等温及绝热过程的应用;
3、气体的摩尔热容量;
4、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的效率(由等值、绝热、过P-V原点的直线过程组成的正循环),由卡诺逆循环组成的制冷机及致冷系数;
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叙述;
6、可逆过程及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
  (三)电磁学
1、真空中的静电场
电荷,库仑定律,电场和电场强度,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能,电势,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2、静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静电场的能量。
3、稳恒磁场
磁场,磁感应强度,毕奥一萨伐尔定律,磁场的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自感,互感,磁场的能量。
六、建议学时分配表
学期
课程内容
讲课
习题或讨论
气体动理论、热力学基础
14
2
电磁学
20
4
34
6
七、教材及参考书
张雷明、肖沛.大学物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
马文蔚.物理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 毛骏健等.大学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八、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
总评成绩 = 平时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占40 %,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大纲制定者:张雷明 副教授
                                            大纲审查者XXX   职称
                                            大纲批准者XXX   职称
                                                   ○一八年七月

955

主题

190

回帖

332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32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3: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课程编号: 物理实验A.pdf (166.75 KB, 下载次数: 0)
《物理实验A》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2   学时:64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物理实验A》是对高等理工科院校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理工科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和配合,又有各自的目的、任务和作用。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知识、物理实验方法和物理实验技能方面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科学实验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分四大模块:预备性引导实验、基础性实验、近代物理与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预备性实验面对中学物理实验基础较弱的学生选做;基础性实验是为学生打下科学实验的基础;近代物理与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的设计能力。
二、适用专业
电气、信息、自动化、电科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1.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了解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爱护仪器设备与公共财产。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教材或资料完成预习报告,能够按要求进行实验和撰写报告。
2.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包括:直接与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直接测量的误差估计(平均绝对误差、仪器误差、标准偏差等);间接测量的误差估计;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重要方法(如列表法、作图法、逐差法等)。
3.要求学生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基本掌握常用操作技术。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同轴等高调整、消视差调节、逐次逼近调节、按正确的程序连接电路等。
4.掌握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如:光杠杆放大法(杨氏模量)、取代法(测表头内阻)、转换法(测声速)、模拟法(静电场描绘)、补偿法(电位差计)、干涉法(牛顿环)等。
5.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方法。如:长度、时间、质量、热量、温度、电阻、电流强度、电压、电动势、波长、折射率、互感系数、频率(或周期)、加速度、力、角度等。
6.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掌握使用方法。如:游标尺、螺旋测微计、天平、秒表、温度计、直流电表、电阻器、检流计、电桥、电位差计、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通用示波器、读数显微镜、直流稳定电源、分光计、常用光源、迈克尔逊干涉仪等。
要求学生了解新型仪器的用法,如:电脑智能计数器、智能数据采集器、存储示波器等。
7.在设计性实验中,要求学生在实验方法的设计、仪器的选择和配合、测量条件的确定等方面受到初步的训练。
8.要求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如杨氏模量、转动惯量、牛顿环、迈克尔逊干涉仪等。并了解计算机技术在某些实验中的使用。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重点是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测量方法实验技能、数据处理方法的学习,难点是各种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与实验数据处理。
教学中预备性引导实验要求学生必做,基础性实验、近代物理与综合性实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师仅介绍设计方法,学生自行完成实验。
(一)预备性引导实验项目
1.用单臂电桥测电阻;
2.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二)基础实验项目
3.绪论;
4.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5.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6.金属线胀系数测定;
7.声速测量;
8.直流电位差计测电动势;
9p-n结正向压降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10.霍耳效应;
11.霍耳效应测螺线管磁场;
12.电子示波器的使用;
13.分光计测三棱镜玻璃折射率;
14.分光计测光栅常数;
15.等厚干涉—牛顿环和劈尖;
16.迈克尔逊干涉仪;
(三)近代物理与综合性实验项目
17.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18.密立根油滴实验—电子电荷的测定;
19.测定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
(四)设计性实验项目
20.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和设计应用;
21.改装电流计为毫安表和电压表;
22.改装电流计为欧姆表;
23.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五)研究性实验
24.波耳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
六、建议学时分配表
(一)预备性引导实验项目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属性
开出要求
1
用单臂电桥测电阻
箱式电桥测电阻。
3
2
验证
必做
2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
描绘静电场同心圆电极与模拟无限长导体圆柱面间静电场。
3
2
验证
必做
(二)基础实验项目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属性
开出要求
3
绪论
教学要求、有效数字、误差理论。
2
必讲
4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1.用扭摆法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及弹簧的扭转常数。2.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
3
2
验证
必做
5
用拉伸法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1.杨氏模量的意义。2.光杠杆原理。3.测量杨氏模量的方法。4.望远镜的调节方法。
3
2
验证
必做
6
金属线胀系数测定
1.金属线胀系数的概念。2.光杠杆测微小伸长。3.图解法求原长与线胀系数。
3
2
验证
必做
7
声速测量
1.驻波共振法测声速。2.位相法测声速。
3
2
验证
必做
8
直流电位差计测电动势
用补偿法测干电池的电动势。
3
2
验证
选做
9
p-n结正向压降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1.研究p-n结正向压降与温度关系。2.作曲线图。
3
2
验证
必做
10
霍耳效应
1.学会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副效应的影响。2.确定试样的导电类型和载流子浓度。
3
2
验证
必做
11
霍耳效应测螺线管磁场
1.霍耳元件通电长直螺线管轴向磁感应强度B的分布。2.霍耳效应及霍耳电势差测量方法。
3
2
验证
必做
12
电子示波器的使用
1.示波器的调整。2.观察信号波形。3.测量信号幅度与频率。4.观察李萨如图形。
3
2
验证
必做
13
分光计测三棱镜玻璃折射率
1.分光计的调节。2.最小偏向角测三棱镜玻璃折射率。3.测三棱镜顶角。
3
1
验证
必做
14
分光计测光栅常数
1.光栅调节。2.测光栅各级衍射明条纹的衍射角。
3
1
验证
选做
15
等厚干涉—牛顿环和劈尖
1.测牛顿环中平凸透镜球面的曲率半径。2.劈尖测微小长度。
3
1
验证
必做
16
迈克尔逊干涉仪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2.等倾干涉测单色光波长。
3
1
验证
必做
(三)近代物理与综合性实验项目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属性
开出要求
17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作图法求普朗克常数。
3
2
验证
必做
18
密立根油滴实验—电子电荷的测定
1.仪器的调整。2.测量平衡电压和时间。3.计算基本电荷电量。
3
2
验证
必做
19
测定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
研究不同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
3
2
综合
必做
(四)设计性实验项目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属性
开出要求
20
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和设计应用
利用非平衡电桥、热敏电阻构成测温仪。
3
2
设计
必做
21
改装电流计为毫安表和电压表
完成电表的改装和校准。
3
2
设计
必做
22
改装电流计为欧姆表
初步培养学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实验的工作能力。
3
2
设计
选做
23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测定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3
2
设计
必做
(五)研究性实验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属性
开出要求
24
波耳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
1.研究波耳共振仪中摆轮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学习用频闪法测定运动物体的某些量。
3
2
研究
必做
七、参考书目
1.殷春浩主编.大学物理实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八、考核、评价方式
1.实验课无故缺席者本次实验无成绩。
2.每学期三次实验成绩不及格者,本课程不及格。
3.学生期末成绩由平时成绩评定。
九、说明
1.必做实验是全院理工科各专业必须做的实验。
2.根据教学要求与仪器情况,安排每个学期教学内容(选题),本课程分两学期开设,每学期安排32学时。本课程要求学生做20个实验,每学期安排10个实验。
                                                                     
                                                        大纲制定者:张雷明 讲师
                                                        大纲审查者:XXX 职称
                                                        大纲批准者:XXX 职称
                                                                 二〇一八年七月

955

主题

190

回帖

3325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332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8 23: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课程编号: 物理实验B.pdf (152.94 KB, 下载次数: 0)
《物理实验B》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1    学时:3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物理实验B》是对高等理工科院校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理工科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教学和物理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既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和配合,又有各自的目的、任务和作用。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知识、物理实验方法和物理实验技能方面的基础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科学实验素养,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适用专业
机械、能动材料土木
三、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1.任课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了解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爱护仪器设备与公共财产。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教材或资料完成预习报告,能够按要求进行实验和撰写报告。
2.要求学生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包括:直接与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直接测量的误差估计(平均绝对误差、仪器误差、标准偏差等);间接测量的误差估计;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重要方法(如列表法、作图法、逐差法等)。
3.要求学生能够调整常用实验装置,基本掌握常用操作技术。如:零位调整、水平铅直调整、光路的同轴等高调整、消视差调节、逐次逼近调节、按正确的程序连接电路等。
4.掌握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如:光杠杆放大法(杨氏模量)、转换法(测声速)、补偿法(电位差计)、干涉法(牛顿环)等。
5.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物理量的一般测量方法。如:长度、时间、质量、热量、温度、电阻、电流强度、电压、电动势、波长、折射率、互感系数、频率(或周期)、加速度、力、角度等。
6.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掌握使用方法。如:游标尺、螺旋测微计、天平、秒表、温度计、直流电表、电阻器、检流计、电桥、电位差计、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通用示波器、读数显微镜、直流稳定电源、分光计、常用光源、迈克尔逊干涉仪等。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重点是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测量方法实验技能、数据处理方法的学习,难点是各种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与实验数据处理。
教学中预备性引导实验要求学生必做,基础性实验、近代物理与综合性实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师仅介绍设计方法,学生自行完成实验。
(一)预备性引导实验项目
1.用单臂电桥测电阻;
(二)基础实验项目
2.绪论;
3.用扭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4.金属线胀系数测定;
5.声速测量;
6.直流电位差计测电动势;
7p-n结正向压降与温度关系的研究;
8.霍耳效应测螺线管磁场;
9.分光计测光栅常数;
10.等厚干涉—牛顿环和劈尖;
11.迈克尔逊干涉仪;
(三)近代物理与综合性实验项目
12.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13.密立根油滴实验—电子电荷的测定;
14.测定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
(四)设计性实验项目
15.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和设计应用;
16.改装电流计为毫安表和电压表;
(五)研究性实验
17.波耳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
六、建议学时分配表
(一)基础实验项目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属性
开出要求
1
绪论
教学要求、有效数字、误差理论。
2
必讲
2
金属线胀系数测定
1.金属线胀系数的概念。2.光杠杆测微小伸长。3.图解法求原长与线胀系数。
3
2
验证
必做
3
声速测量
1.驻波共振法测声速。2.位相法测声速。
3
2
验证
必做
4
直流电位差计测电动势
用补偿法测干电池的电动势。
3
2
验证
选做
5
霍耳效应测螺线管磁场
1.霍耳元件通电长直螺线管轴向磁感应强度B的分布。2.霍耳效应及霍耳电势差测量方法。
3
2
验证
必做
6
分光计测三棱镜玻璃折射率
1.分光计的调节。2.最小偏向角测三棱镜玻璃折射率。3.测三棱镜顶角。
3
1
验证
选做
7
分光计测光栅常数
1.光栅调节。2.测光栅各级衍射明条纹的衍射角。
3
1
验证
必做
8
等厚干涉—牛顿环和劈尖
1.测牛顿环中平凸透镜球面的曲率半径。2.劈尖测微小长度。
3
1
验证
选做
9
迈克尔逊干涉仪
1.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2.等倾干涉测单色光波长。
3
1
验证
必做
(二)近代物理与综合性实验项目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属性
开出要求
10
光电效应测普朗克常数
作图法求普朗克常数。
3
2
验证
必做
11
密立根油滴实验—电子电荷的测定
1.仪器的调整。2.测量平衡电压和时间。3.计算基本电荷电量。
3
2
验证
必做
12
测定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
研究不同铁磁材料的磁化曲线与磁滞回线。
3
2
综合
必做
(三)设计性实验项目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属性
开出要求
13
非平衡电桥的原理和设计应用
利用非平衡电桥、热敏电阻构成测温仪。
3
2
设计
必做
(四)研究性实验
实验名称
内容提要
实验学时
每组人数
实验属性
开出要求
14
波耳共振仪—研究受迫振动
1.研究波耳共振仪中摆轮受迫振动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学习用频闪法测定运动物体的某些量。
3
2
研究
必做
七、参考书目
1.殷春浩主编.大学物理实验.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八、考核、评价方式
1.实验课无故缺席者本次实验无成绩。
2.每学期三次实验成绩不及格者,本课程不及格。
3.学生期末成绩根据10实验成绩评定。
九、说明
1.必做实验是全院理工科各专业必须做的实验。
2.根据教学要求与仪器情况,安排每个学期教学内容(选题),本课程分两学期开设,每学期安排32学时。本课程要求学生做20个实验,每学期安排10个实验。
                                                                     
                                                      大纲制定者:张雷明讲师
                                              大纲审查者XXX  职称
                                               大纲批准者XXX  职称
                                                   ○一八年七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9-8 12:31 , Processed in 0.0888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