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5|回复: 0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校园文化、校训校风

[复制链接]

4559

主题

73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648
发表于 2024-5-19 16: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校园文化

校训
博今古、承文明、强技能、事国家

博今古:即“博古通今”,语出《晋书•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其近义词有“满腹经纶”“真才实学”、“见多识广”、“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博今古”指由近及远广泛阅读现代近代古代书籍,涉猎大量知识,学识渊博,学问丰富。

承文明:“承”有托、担、继续多义,这里取“传承”之义。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中“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楚辞招魂》中“朱明未承夜兮”(注:“续也”)。“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文明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公序良俗总和,包含了哲学(人类思想的荟萃)、宗教(人类心灵的寄托)、艺术(人类对万物之美的诠释)。“承文明”指要继承中华优良文明传统且发扬光大。体现以德为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致力学生灵魂塑造,使其遵纪守法、行为规范。

强技能:“弘虫为强,力及至远。”强”中包含着智慧和力量。指强化技术能力,培养成为文理兼容、百科兼纳的有用人才,具宽厚理论基础、娴熟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事国家:“事”做动词用,可延伸为“报效”。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要求学生走上社会能成为建设祖国有用之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来报效国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校风
求知 砺志 勤朴 文明

求知:一说,探求知识,求得知识,学习新知识。唐·皇甫湜《上江西李大夫书》中:“居蓬衣白士,所以勤身苦心,矻矻皇皇出其家辝,其亲甘穷饥而乐别离者,岂有二事哉,笃守道而求知也。”邹韬奋《抗战以来》中:“在抗战期间,中国千万青年对于求知的无比热情是十分令人感动的。”又有“谓希求被人了解”之词义,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中:“少年急於求知,投赠公卿动千百言,殊嫌繁冗兼自减身分。”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中:“孤行其自信力,而不敢求知於人人。”这里应为“探求知识,求得知识,学习新知识。”

砺志:“砺”为粗磨刀石,“志”为意志,因而“砺志”有锐意磨砺意志之词义。汉班固《白虎通·谏诤》中:“砺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旧唐书李渤传》中:“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砺志于文学,隐于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东周列国志》第三回中:“王今砺志自强,节用爱民,练兵训武,效先王之北伐南征,俘彼戎主,以献七庙,尚可湔雪前耻。”

勤朴:意指勤劳朴实敦厚。清·昭槤《嘯亭雜録·陳提督》中:“汝中營有偉髯千总,其人勤朴可任事。”

文明:汉语“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总之,文明包含了哲学(人类思想的荟萃)、宗教(人类心灵的寄托)、艺术(人类对万物之美的诠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2-5 13:58 , Processed in 0.0649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