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理工 储能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 重庆理工大学 储能科学与工程 专业介绍
==============================================================
储能科学与工程
所属院系: 两江国际学院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费标准: 5600
充分依托我校相关专业在新能源发电与储能技术方向的优质资源和长期积淀,结合多年来的相关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经验,形成以储能与氢燃料电池为主体的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特色,采用国际化培养模式,所有专业课采用全英文教学。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掌握完整储能科学与工程理论知识体系、具备全面应用分析能力,能够从事储能科学与工程有关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的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将掌握面向大规模储能技术应用的物理、化学、材料、能源动力、电力电气、经济等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各种工程模拟仿真工具;在系统建模、参数设计、实验测试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同时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中储能技术工程应用的辨识能力。本专业学生在系统的专业技术训练基础上,具备全局的储能技术应用视野、能够胜任储能系统设计与开发以及与能源、电力、交通等行业领域交叉融合的多层次工作。
核心课程
能源转化原理、储氢技术及应用、储能原理、储能材料基础、电化学基础、能源环境工程
就业前景
毕业生就业方向涵盖能源、化工、材料、电气、物理、新能源技术等专业领域,专业就业率属于中高等水平,就业单位包括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
==============================================================
两江国际学院简介
两江国际学院(Liangjiang International College,LIC)成立于2014年1月,为重庆理工大学的下属教学机构之一,位于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主要开展与世界一流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AIST)的国际合作办学。为实施国家“双碳”战略,响应教育部关于《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学院充分发挥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积累的经验,依托在“双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师资团队,于2023年4月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教高函〔2023〕3号),设立“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两江国际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8人,100%拥有博士学历,副高以上职称比例为55.6%,其中5人来自于重庆钢铁、远达环保、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韩国SK Telecom等企业和高校,致力于“双碳”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
两江国际学院设有“清洁能源技术”专硕点,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储能科学与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智能固碳低碳研究中心、激光雷达与智能光节点研究中心。学院拥有先进的光刻微加工实验室,电化学测试实验室,界面现象可视化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形成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两江国际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专业课均采取全英文教学模式,多年毕业生出国留学和考取国内研究生人数占比超过50%,其中,每年被南洋理工大学、密歇根大学、麦吉尔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纽约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QS排名前100的学校录取的50余人,考取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研究生30余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