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7|回复: 0

重庆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介绍及招生专业简介和培养方案介绍

[复制链接]

6780

主题

1384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933
发表于 2024-10-23 09: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介绍及招生专业简介和培养方案介绍

学院网址:https://swyxgcxy.cqmu.edu.cn/

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介绍

2002年3月,经重庆市教委批准,成立了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2011年5月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现实行学院、超声医学工程研究所、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体化管理。

重庆医科大学于1990年7月获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8月获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属重庆市“十三五”一流学科、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学院现有五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疗器械方向)本科专业(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依托产学研用平台,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毕业后在医工结合的交叉领域从事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工作。现已经形成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30余年来,学院潜心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技术”的工程理论与临床研究,解决了阻碍HIFU治疗技术发展的难题,即HIFU在组织内聚焦规律及剂量学等,首次提出“生物学焦域”概念等理论。通过对HIFU治疗系统的优化、生物学效应研究、治疗剂量研究、组织声环境以及改变组织声环境研究等,初步建立了超声治疗的基础理论体系。初步建成了超声治疗领域学术、技术交流的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稳定的科研方向,包括强声学与生物学效应、多模态影像监控与智能精准治疗、超声治疗临床研究与大数据等。

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了100余项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大仪器设备专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及多个面上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已获准经费1亿余元。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篇,主编了《医学仪器原理与应用》《治疗超声原理与应用》、《实用超声治疗学》、《临床超声治疗学》等专著,参编了第四、第五版《超声医学》HIFU篇章、《现代介入性超声诊断与治疗》、《微无创医学丛书——子宫肌瘤》。已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等、2000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2009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01年5月,“首届HIFU在医学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在中国重庆召开;2009年10月“首届超声无创治疗国际高峰论坛”在中国重庆召开;2013-2019年,在中国重庆先后召开了第1-4届“微无创医学长江高峰论坛”,这标志着中国重庆在HIFU领域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迄今为止,学院研制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扶刀®”等系列超声治疗设备已在全国2000余家医院投入使用,并远渡重洋落户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28个国家,成功治疗了各类患者近300万例。2020年,全球首台体外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中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大型医疗设备海扶刀®获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目前,学院云集了一批多学科交叉、医工结合的科研队伍,拥有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首席科学家1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人选2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2人,国际超声治疗学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人等高层次人才。现有博士生导师11名,硕士生导师21名,本科生专业教师30余名,专业涉及生物医学工程、肿瘤学、超声治疗学、电子学、计算机学、材料学、机械学等。已培养本科生1100余名,硕士研究生近600名、博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后50余名,目前在校本科生230余名、硕士生270余名、博士生70余名、博士后20余名。

今天,微无创医学领域方兴未艾,学院作为超声治疗核心技术的领跑者和推动者,将以超声治疗技术为代表的微无创医学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庆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介绍及招生专业简介和培养方案介绍

重庆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介绍及招生专业简介和培养方案介绍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招生宣传介绍(2023年)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2003年获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是重庆市“十三五”一流学科,2019年五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已形成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35年来,王智彪教授带领团队在超声治疗领域,坚持走原始创新之路,依托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声医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实现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设备研制、临床应用、标准/共识/指南制定等全球系列“从0到1”的突破,探索出原创医疗设备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模式。截止2020年底,团队研制出的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超声治疗系列设备已累计取得41个国家的市场准入,已在中国除西藏外的省市推广应用,并出口德国、英国、韩国等28个国家和地区,全球保器官治疗良恶性肿瘤患者17万例。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理、工、医多学科相结合的新兴交叉领域。团队将“中国原创、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融入人才培养,以“创新+坚忍不拔”的精神构建了本科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体系,旨在培养从医学和工程交叉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型、复合型拔尖人才。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本科学生已发表SCI论文5篇、中文论文20余篇、专利4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竞赛奖励40余人次。

【学制】五年

【培养目标】依托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医疗设备领域具备医学与工程相结合的研究与应用潜能,从事医疗设备研发、使用、管理、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主要课程:涵盖医学类、工程类等主干学科。

医学基础课: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影像技术、内科学、外科学等。

专业基础课: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语言及程序设计、机械制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电路基础、声学基础等。

专业核心课:超声治疗学、医学仪器原理、生物医学传感器、医学信号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

【培养环节】

第1-3学年:充分利用学院产学研用平台,学生自主开展“海扶之星”学生科研项目、综合军事素质拓展训练等系列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

第4学年:开展为期1年的临床知识学习和临床实习。通过参加国际微无创医学长江高峰论坛、超声治疗‘大家’暑期论坛等国内外会议,拓宽学生专业视野。

第5学年:到医院设备科、放射科以及医疗设备公司研发、制造等部门开展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并参加教师团队进行科研能力培养,为研究生阶段贯通培养奠定基础。同时,第五年学生可选择到英国邓迪大学完成1年硕士课程学习和本科专业实习等中英“4+1”本硕融合培养。

【就业情况】就业去向主要是到各级医院、医疗装备企业工作。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在全校各专业和全国同类专业就业率排名名利前茅。该专业应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40%以上,分别推免或考入到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等攻读硕博连读或硕士研究生。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7-17 07:48 , Processed in 0.08005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