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基础医学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医学基础医学类 基础医学专业代码100101K 授予医学学位
基础医学(Basic Medicine)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基础医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基础医学先进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开展实验研究的能力,自主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基础医学设置背景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临床医学乃至整个现代医学发展的源泉。鉴于基础医学在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基础医学涉及的二级学科所属课程均为中国高等院校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高质量的基础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根本和重要保障。鉴于此,中国国内部分高校自20世纪90年代起陆续设立了基础医学本科专业,旨在培养既拥有基础医学知识,又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更知晓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基础医学教师队伍,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基础医学发展历程
199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基础医学专业位列其中,属基础医学类专业,专业代码为:100101*(专业代码后带“*”的表示目录内需一般控制设置的专业。
201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版)》,基础医学专业代码由100101变更为100101K。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础医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2020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基础医学专业与生物医学专业、生物医学科学专业共同组成基础医学类专业,其中基础医学专业代码为100101K,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学制为五年。
基础医学培养目标
基础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大的发展潜能,能在高等医学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能在医药卫生领域从事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专业人才。
基础医学人才需求
该专业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基础医学先进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开展实验研究的能力,自主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基础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考研方向
生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基础医学就业方向
事业单位人员、科研人员、化验/检验科医师、公务员(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省级机关)、医疗管理人员、公务员(区县级及以下机关)、考研、内科医生、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公务员(地市级机关)。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基础医学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基础医学专业有所帮助。
---------------------------------------------------------------------------------------------------------------------------
天津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院 / 基础医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基础医学专业
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临床医学乃至整个现代医学发展的源泉,肩负着解决人类健康难题以及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使命。
2014年起,学院开设基础医学专业。2016年,基础医学专业获批天津市“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获批天津市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优势特色:1.实施本博连续培养,凡符合推免生条件者,可全部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2.命名为“朱宪彝班”,实施全程导师制,采用精英培养,小班化教学,双语授课。3.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实践类学分占比51%。4.开展专业荣誉项目,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医学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大的发展潜能,开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家国情怀,能在高等医学院校及医药卫生领域从事教学与基础研发的高素质领军人才。
主要课程:导论类:基础医学导论、临床医学导论、智能医学导论等。基础医学类:系统解剖学、医用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病原与疾病、药理学等;公共卫生类: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等;临床医学类: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学科交叉类:生物物理、生物信息、免疫药理学等;前沿进展类:神经生物学概论、干细胞生物学、精准医学、肿瘤研究前沿等。实践类:早期接触科研、科研思维训练与实践(I/II)、实验室轮转训练、临床见实习等。
---------------------------------------------------------------------------------------------------------------------------
首都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院 / 基础医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基础医学专业
一、专业介绍
基础医学专业并非普遍设置的本科专业,我国最早于1977年由北京医科大学试办。1996年国家教委建立第四批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至今,全国开设基础医学专业的院校已达三十余所。我校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2007年首批招生,至今已招收十七届学生。本专业是以培养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并富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基础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医学基础学科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当代医学发展的前沿,初步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在医学科研机构和高等医学院校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以及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研究等工作。
本专业总体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需求的,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基础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潜能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二、建设理念
以我国基础医学发展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首都医科大学发展的战略和定位为基础,建立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科学研究对基础专业课程教学及导师制培养的促进作用,把优势资源及成果运用于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过不懈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基础医学专业,力争使本专业成为高质量基础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三、人才培养
基础医学院以学科发展驱动课程改革,建设完善专业基础课、专业拓展课和实验实践课,形成以必修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网络课程为自主学习平台、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相呼应的综合培养模式。基础医学专业全学程5年,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基础阶段2.5年,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社科与行为科学、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基础、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学等课程;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与见实习1年;专业课/科研/论文答辩1.5年。本专业学生在第二学年初开始实施导师制培养,并开展早期接触科研活动。
(一)在基础阶段,加强学生文理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并进行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识别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早期接触科研活动,了解各导师科研方向并培养科研兴趣,便于第一学年后确定导师以进行导师制培养;通过与院长、导师、辅导员与学长座谈及名师科研讲座等形式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医学专业思想。
(二)在临床阶段,从以下两个方面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的有机结合:1. 开设适宜基础医学专业的临床理论课:以临床常见病为重点,指出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结合点,介绍临床诊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2. 开设临床专题讲座,扩大学生临床知识面,使学生在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科研过程中能够注重联系临床实际。
(三)在专业课学习与科研/论文答辩阶段,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其中包括:教学实践、课题选择、查阅文献、课题设计、科学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论文撰写及论文答辩等项目。实行研究生式导师负责制,每名导师负责1-2名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每名学生完成一个课题,学院统一组织毕业论文答辩。
同时,我校与英国卡迪夫大学在多年合作基础上签署了基础医学本科专业联合培养协议,并深入洽谈合作办学项目,达成学分互认,将原本的学生交换升级为多层次、多学科的联合培养,为我校对未来的复合型、拔尖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国外优秀教育资源。通过遴选的“外培计划”基础医学专业学生,采用国内培养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赴卡迪夫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并在基础医学相关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
四、教学团队及资源
基础医学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与优秀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中拥有教授53名、副教授99名、讲师62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11名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名教授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誉称号;3名教授获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称号;基础医学院现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5名,青年教学名师1人;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北京市精品课程6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学院的教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目前,基础医学院拥有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五、职业发展
至2023届已有12届毕业生,其中继续攻读研究生人数约占70%,出国人数约占14%,就业人数约占16%,就业单位多为学校、医院与研究所等医药卫生行业,并获得就业单位的广泛好评。
六、学生培养成效
自2007年招收五年制基础医学专业以来,学院一直以培养出具有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与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人才培养已日见成效。培养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等学科类竞赛活动,在2023年第九届论坛全国总决赛中荣获金奖3项,银奖3项,优秀壁报奖1项的好成绩,名列全国参赛学校之前列。
---------------------------------------------------------------------------------------------------------------------------
南京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院 / 基础医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基础医学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及创新精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掌握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将来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医院、医学科研机构及现代医药卫生领域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基本要求
1. 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祖国医学科学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集体主义、团队协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遵纪守法、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品质。
2. 能力要求
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具有批判性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生物医学的学习方法,能够紧跟现代生物医学的发展,独立获取知识,不断提高和发展;接受基本科学研究的训练,具有基本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实际工作能力。
3. 知识结构要求
具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受到良好的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技能的训练,掌握现代生物医学的基本实验技术,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熟悉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一门外语;了解信息技术在基础医学的应用;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修业年限 修业五年。
授予学位 医学学士学位。
学生学习结束,完成规定的学分,并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或校学位英语考试及国家和省计算机一级考试。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南京医科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办法》有关学士学位授予规定条件者,可申请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动物学、高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高级生理与病理生理学、高级免疫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以临床医学实习和基础医学专业实习为主要形式。其中临床医学实习安排20周,基础医学专业实习安排一年。
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入学后第一年,通过3-4个学系的科研见习轮转,双向选择确定每位学生的专业实习导师,随后进入导师所在的课题组,接受基本科学研究能力培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分析处理数据等基本方法及基本实验技能,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专业实习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科研论文。
毕业去向
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胜任高等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及临床有关实验室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并具有成为相关领域高端人才潜力的学生。本专业的优秀学生可以保送省内外医学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特别优秀者可以硕博士连读。部分学生经考核可被推荐赴欧美知名院校联合培养或留学深造。部分毕业生可进入医药类院校、生物、医药相关科研机构、公司等从事科研、教学、研发、管理等工作。
---------------------------------------------------------------------------------------------------------------------------
安徽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院 / 基础医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基础医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介绍
基础医学属于医学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包括生物医学基础在内的综合性学科领域,其主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的本质及防治的基础理论。基础医学院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个(基础医学、药学),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1个(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2个(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和基础医学实验示范中心)、省章程级重点学科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省级领军人才团队以及省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各1个。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基础医学知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大的发展潜能,能在高等医药院校从事教学与科研,能在医药卫生领域从事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医学统计学、基础医学前沿技术、生物信息学、放射生物学与核医学、医学实验动物学、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肿瘤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理论及相关实验课程。
学制:五年(临床实习一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学位。
主要就业方向:高等医(药)学教育及医药卫生领域科学研究等。
招生计划:拟定30人(理科)
二、奖助学措施
(一)奖学金
1、国家奖学金
2、国家励志奖学金
3、张锡祺特等奖学金(目前校内最高荣誉奖学金)
4、徐叔云奖学金
5、国元证券奖助学金
6、张锡祺一二三等奖学金
7、学习进步奖
8、新生启航奖学金
(二)助学金
1、国家助学金
2、万朗助学金
(三)贷款:
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贷款、农村信用社生源地贷款(凡考生所在省份已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均实行生源地贷款)
(四)补助:
校内临时特殊困难补助、校内勤工助学金、学生困难补助、中秋节加餐补助、考研补助、孤儿学费减免、其他补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时开通绿色通道
详情请访问安徽医科大学学生处网站(http://xsc.ahmu.edu.cn/)和安徽医科大学学生资助网(http://xszz.ahmu.edu.cn/)查询。
—你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如何?
我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坚持 “立德树人,造就良医”的工作目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学风建设,以“充满感情、肩负责任”的工作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全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竞争力,高质量完成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2017—2019年,我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率(截止8月31日)分别是94.45%、93.26%、94.17%。
详情请访问安徽医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网站(http://jy.ahmu.edu.cn/)查询。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基础医学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