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回复: 0

本科专业 蚕学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农学动物生产类 蚕学专业代码090302T

[复制链接]

3795

主题

543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838
发表于 2024-8-27 00: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科专业 蚕学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农学动物生产类 蚕学专业代码090302T 授予农学学位

蚕学(Sericulture)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蚕业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蚕丝业的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学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管理、教学、技术开发与推广、生产经营等工作能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蚕学主要研究蚕的种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饲养保护、分布移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蚕业的经营管理和蚕资源、蚕丝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等。例如:桑树的栽培育种,蚕的养殖与繁育,蚕丝被、丝绸等蚕丝制品的加工生产,丝绸的营销与管理等。
蚕业科学主要研究蚕的种类、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繁殖、发育与遗传、分类、分布移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有关的生命活动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的学科有:蚕病学、蚕种学、养蚕学、蚕体解剖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昆虫生物化学、昆虫学、桑树保护学、桑栽培与育种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重点研究家蚕饲养、茧丝的生产、以及蚕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等。

蚕学课程体系

生物化学、昆虫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生物学核心基础理论课程,并开设蚕体解剖生理学、养蚕学、家蚕病理学、家蚕良种繁育学、家蚕遗传育种学、桑树栽培与育种学、桑树病虫害防治学、茧丝学、蚕业资源综合利用等。

蚕学就业方向
蚕丝类企业:栽桑养蚕、蚕种繁育、蚕病防治、蚕丝加工、经营管理、丝绸贸易; 农业类企业:桑树栽培、桑树育种、桑树保护、病虫害防治。

蚕学考研方向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工商管理、遗传学。

一级学科
蚕业科学(sericultural science),简称蚕学(sericology),又称蚕丝学(sericologia),广义养蚕学。
教育部特色专业-蚕学
二级学科
蚕业科学的二级学科包括栽桑学(moriculture)、养蚕学(sericulture)、蚕种学(silkworm stocks)、制丝学(silk reeling)和蚕业经济学(sericultural economics)。
三级学科
桑树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桑树栽培学、桑树病理学、桑树害虫学;蚕体解剖学、蚕体生理学、蚕体病理学、家蚕饲育学、野蚕学、蚕体遗传学、家蚕育种学、家蚕良种繁育学、家蚕胚胎发生与蚕种保护学;制丝工艺学、生丝检验、蚕丝化学与染整。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蚕学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蚕学专业有所帮助。
---------------------------------------------------------------------------------------------------------------------------
沈阳农业大学 / 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 蚕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蚕学专业简介

沈阳农业大学蚕学系以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以中国传统丝绸文化为依托,是国际上唯一一个以柞蚕为主,桑柞并举的教学科研单位,是古丝绸文化发展的新支点。

专业沿革:
专业始建于1957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当时与植物保护专业共同组成植物保护系,1964-1969年,蚕学专业隶属畜牧兽医系,1978年回到植物保护系,1995年,学校进行院系调整,蚕学专业合并到林学院,1999年,蚕学专业与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共同组建成立生物科学技术学院。专业下设国际野蚕培训中心、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柞蚕研究室、辽宁省昆虫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沈阳农业大学柞蚕研究所。1995年设置了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科,面向全国招生硕士研究生。

师资队伍:
专业师资队伍学历层次高,梯队结构合理。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实验师1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人才”3人,天柱山学者1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辽宁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1人。

硬件设施:
专业研究室面积约500m2,仪器设备先进,科研基础雄厚。校内教学科研基地3个,柞园(450亩)、桑园(40亩)和蚕学楼1栋(面积1700m2),校外教学科研基地2个,分别是辽宁省农科院蚕业科学研究所和大连生物技术研究所。
为了适应新形势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蚕学专业分别从专业建设、实践基地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通过产学研相结合,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即将蚕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教学、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形成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共同发展模式,在夯实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促进蚕丝业良性可持续发展。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生物技术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商贸、管理等领域从事蚕丝业、昆虫生物技术及资源昆虫开发利用及其相关的教学、科研及高级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求掌握蚕丝学、昆虫学及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资源昆虫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昆虫生物技术、蚕的遗传育种、繁种、饲养、病虫害治理及蚕业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工作。

人才培养:
自成立以来,专业培养了优秀本科毕业生1 000余人、硕士生100余人、成人教育学员120余人。目前,他们已经成为农业教育、科研和管理方面的领导及其骨干力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面对二十一世纪“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蚕学系全体师生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精神、科学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开创蚕业科学教育和科研的美好未来。


---------------------------------------------------------------------------------------------------------------------------
华南农业大学 / 动物科学学院 / 蚕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蚕学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广东省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蚕桑科学方面的、涵盖了动植物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蚕桑生产管理、丝绸产品开发和生物技术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桑树栽培级育种学、桑树病虫害防治学、昆虫生理化学、养蚕学、家蚕病理学、蚕种繁育和育种学、蚕桑资源利用、茧丝学、丝绸化学、应用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丝绸产品与检测、国际丝绸贸易等植物生产学和动物生产学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农业管理部门、丝绸产业链行业、生物技术领域从事蚕桑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动物生产类资源产品的生物利用、茧丝绸贸易、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


---------------------------------------------------------------------------------------------------------------------------
山东农业大学 / 林学院 / 蚕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蚕学学科专业简介

一、学科沿革
山东农业大学蚕学专业最早创建于1906年的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蚕科,是当时仅有的三个专业之一,1927年停办。1960年,山东农学院设立蚕桑专业,当年招生30人,1962年专业停办。1971年,山东农学院园林系招收第一届二年制工农兵学员,专业名称为林果专业,专业课程含林、果、蚕、菜。1972年,园林系恢复蚕桑专业招生,学制为二年半。1973年,蚕桑学制改为三年。1976年改办蚕桑进修班,学制一年,学员大多为调干生。1977年恢复高考后,于山东农学院园林系设立蚕桑专业,学制为四年制本科。1979年,园林系分为林学系和园艺系,在林学系内设蚕桑专业,1993年林学系调整为林学院,蚕桑专业改名为蚕学系。1996年蚕学系获“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01年蚕学专业2名教师遴选为其他高校和本校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2002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6年和2002年蚕学专业两次被列为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被列为山东农业大学特色专业。2008年蚕学专业评为山东省省级本科教学团队,2009年家蚕病理学评为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同年本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21年获“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动物生产类A+专业。

二、学科简介

1、师资队伍
本学科现有专业教师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全部具博士学位,其中2位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聘请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2人。现任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

2、教学科研条件
本学科现有4个研究型实验室,即蚕桑病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家蚕生理生化研究室、应用微生物研究室、家蚕遗传育种研究室,学生实验室4个。与本校动科院共建山东省动物科学重点实验室及山东农业大学重点实验室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与本校林学等学科共建山东农业大学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1个,拥有仪器设备达1000多万元。在泮河校区建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基地1处,其中桑园20亩、实习与科研楼2400m2、玻璃温室大棚及冬暖式大棚各1座。

3、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
本学科注重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多次被评为山东农业大学实践教学先进集体,是教育部实践教学改革试点单位,2012年成为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点。先后有12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省、校奖励,其中本专业作为重要试点单位完成的“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至今,专业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曾获“互联网+”国赛铜奖、省赛金奖,”创青春”省赛金奖等奖励10余项。建立专业30多年来,共培养博士生近30人、硕士生200余人、农业推广硕士26人、本科生1400多人,本、专科函授生1000多人,为蚕桑生产部门培养技术人员1800多人。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基本上均为100%以上,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50%以上,也是浙江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优质生源基地。

4、科研工作
(1)主要研究方向
① 家蚕病理与蚕病防治:主要研究桑蚕病原微生物对家蚕的致病机理及分子诊断、蚕病发生与流行规律、蚕病综合防治技术、蚕病消毒药物和治疗药物、消毒药物的消毒机理、治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等。
② 家蚕生理生化与养蚕新技术:主要开展低成本家蚕人工饲料新配方及加工工艺、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研究、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生理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家蚕营养生理及蚕用叶面添食饲料的研究、家蚕内分泌及其应用研究等。
③ 家蚕遗传育种与林木(桑树)生物技术育种:主要开展人工饲料育蚕品种和广食性蚕品种的培育、茧丝质性状的遗传模式研究、家蚕抗氟性的遗传研究与抗氟性蚕品种选育、春用和夏秋用蚕品种选育。开展了林木功能物质的代谢调控机理、林木抗逆分子机制、桑树优质高产栽培和高值化利用;采用系统生物学研究策略,研究林木的优质高产栽培生理基础,林木抗逆性和重要次生物质代谢密切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及其在林木遗传改良上的应用。
④ 蚕桑生物技术与综合利用:主要开展以桑、蚕为原料研制治疗糖尿病和降血脂药物、活性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其对人体的生理效应的研究、桑树内生菌及其开发利用、拮抗菌与生物农药研究等。
⑤优质高产高效蚕业综合技术研究:主要开展蚕业集约化经营模式与蚕业产业化研究、桑园草本式栽培、条桑收获等速生丰产省力化栽桑技术研究、小蚕共育标准化、小蚕人工饲料工厂化饲育技术研究、大蚕大棚全年条桑育技术研究、熟蚕方格蔟自动上蔟配套技术研究、蚕桑复合经营提高综合效益的研究等。
在以上研究方向中,家蚕生理生化与人工饲料养蚕、桑树功能基因、主要蚕病检测技术及防治措施、家蚕人工饲料育品种、高产优质高效蚕桑综合技术等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有些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近5年科研项目
近5年本学科先后承担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蚕桑创新团队(岗位专家、试验站)、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共承担各类研究课题20多项,科研经费近1000万元。
(3)近5年以来的科研成果
获批山东省农业主推技术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撰写地方技术规程8项。
省力高效高效大棚条桑养蚕配套技术(鲁农科教字[2019]20号)
基于量子点标记仿生荧光免疫分析同时检测甲基对硫磷、毒死蜱和敌百虫的方法,ZL201810741812
一种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的选育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1911178090
一种纳米酶标记仿生免疫分析检测磺胺嘧啶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ZL201911070649
一种利用转长链非编码RNA基因砧木增强果桑耐盐能力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ZL202010748622.8
一种割桑机高度调节装置及辅助刹车转向装置. 国家发明专利,CN202111323717.6
一种桑树白藜芦醇合酶基因及利用其增强桑树耐旱能力和提高桑白皮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CN202111323717.6
一种检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及其检测方法,ZL202010205084.8,国家发明专利,2021.7
一种快速制备COF@NH2-CNT复合材料的方法, 国家发明专利,ZL202010257334
(4)近5年发表论著情况
近5年本学科教师和研究生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30多篇,《SCI》收录20篇。参编《中国养蚕学》、《中国桑树栽培学》、《中国现代果树栽培(上下册)》、《支原体学》等著作8部。

三、今后学科建设与发展思路

1、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学术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建设为基础,以改造学科内涵、调整研究方向和提高科研水平为重点,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2、改造学科内涵
加强与经济资源昆虫、微生物、生物技术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拓宽专业口径。逐步发展成为以蚕桑为特色和优势,以经济资源昆虫、微生物资源等为重要研究方向的新型学科。

3、科学研究
调整和深化现有的研究方向,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突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的蚕桑学科,加强以特定生物资源(蚕及其他资源昆虫、资源微生物等)为基础的高新技术研究。
重点加强以下3个方向的研究:
(1)现代蚕业技术体系的研究:针对蚕桑发展相对滞后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以速生丰产和省力化为重点,以高产优质高效为目标,对适于经济发达蚕区的栽桑养蚕配套技术开展研究,重点研究、创立“杂交桑高密度草本式栽培、全年条桑机械化收获、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大棚省力化条桑育、熟蚕方格蔟简易自动上蔟、养蚕大棚蚕菜结合复合经营”等配套技术。
(2)林木(桑树)功能基因研究:林木功能物质的代谢调控机理、林木抗逆分子机制、桑树优质高产栽培和高值化利用。
(3)桑蚕病原微生物对家蚕的致病机理及分子诊断,重点开展家蚕微粒子病、家蚕血液型浓病、人工饲料育蚕病原菌发病规律研究,开展环境友好型高效消毒剂研究。

4、学术队伍建设
加快现有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积极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使本学科学术队伍总人数达到8人以上,博士生导师3人以上,45岁以下教师出国深造1-2人。聘任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本学科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或研究生导师。

5、人才培养
开展专业人才的定向培养,为蚕茧主产区或行业头部企业培养人才。
加强和扩大研究生教育,每年招收硕士生10-15人,博士生3-4人。


---------------------------------------------------------------------------------------------------------------------------
/  / 蚕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蚕学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4-9-17 03:22 , Processed in 0.07895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