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材料类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代码080417T 授予工学学位
智能材料与结构(Smart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材料、力学、控制等方面扎实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智能材料的设计原理、工艺开发、性能测试、及其在智能制造领域中应用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智能制造相关的复杂问题,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在智能材料领域引领未来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智能材料与结构核心课程
环境敏感材料、智能驱动材料与结构、量子材料与器件、相变原理、各向异性弹塑性力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智能复合材料结构力学、智能器件系统集成、智能材料结构设计、测控电路与驱动技术、智能系统设计基础。
智能材料与结构毕业去向
毕业生可从事智能制造、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及智能控制等领域中材料、结构与智能系统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产品设计和系统集成,具备主持智能材料与结构的设计、工艺开发、生产制备和智能系统集成的统筹能力,能够开展本领域相关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工作。本科毕业生可以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硕士与博士学位。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有所帮助。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智能材料与结构
非改革省份科类要求:理工
改革省份选科要求:
3+3模式: 物理和化学、3+1+2模式: 物理和化学
A+类学科 哈工大王牌专业 新工科专业
一句话介绍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材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和源动力。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怎么样?
面向智能制造领域对智能材料与结构提出的新需求,设立本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接受智能材料制备、组织分析、性能测试、智能材料系统集成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智能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和加工工艺等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以及智能材料系统集成、通信、控制的基本方法,具备开展智能材料与结构基础理论研究、材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工艺开发和材料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下设的研究方向包括:智能蒙皮及吸波材料、新型石墨烯电子皮肤、智能驱动复合材料、热致伸缩高分子材料、自修复陶瓷材料。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本科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智能材料概论、智能器件系统集成、材料科学基础、相变原理、智能材料多场耦合力学理论、智能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智能材料结构设计、测控电路与驱动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
学习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的学习既需要扎实的基础科学功底,对物理和化学有兴趣的学生,会更加适合。但只要是愿意致力于智能制造、新材料、控制传感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技术研发、管理等工作,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乐于实践和探索的学生都适合报考本专业。
学习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为多学科交叉专业,涉及材料、力学、控制等多个领域,学科跨度较大。对学生知识面的要求较高,对物理和化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可能会遇到些许困难。但只要学生踏实肯学,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训练后,也能很快掌握相关课程内容。
现实工作和生活中,哪些问题是通过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的人才来解决的?
智能材料开发已经成为制约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产业发展对智能材料与结构领域人才需求迫切。下面列出了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代表性大院大所以及高技术企业对智能材料与工程领域人才的具体需求,是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缩影。(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在以电子皮肤为代表的智能材料方面需求迫切,主要用于提升机械手触觉感知及控制精度,急需相关人才进行技术开发。(2)中航工业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221厂)主要从事智能吸波材料技术开发,对从事飞机自适应机翼、智能蒙皮、基于超材料智能隐身材料设计的人才需求迫切。(3)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5研究所正在开发基于智能材料的新型防腐涂料,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旺盛。(4)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对基于智能材料的骨传导耳机进行研发,急需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人才。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毕业生可从事智能制造领域中材料与结构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工艺研究,进行智能材料与结构相关的实验检测、质量控制和技术咨询,具备主持智能材料与结构的设计、工艺开发和生产制备统筹能力,能够开展智能材料与结构领域相关技术和技术管理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本科毕业生可以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硕士与博士学位。
预期本专业主要就业单位:因特尔、高通、英飞凌、亚马逊、华为、海思、日月光、中兴、京东方、美的、歌尔声学等国内外电子行业顶尖领跑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五院、九院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14所、38所、55所等)等等航天院所以及中科院微电子所、半导体所、微系统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主要升学院校:芝加哥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马里兰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
社会上是否存在对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的理解误区?
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是全国第一个面向“中国制造2025”开设的材料类专业,属于新工科专业。社会上可能对这个专业不太了解。在我国实施智能制造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我校布局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具有前瞻性及时代性。材料是划分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也是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先导,智能材料是智能制造的源动力。我校新增设的“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培养兼具材料科学、力学、电子信息等各方面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新增设专业具有更加宽厚的知识体系、更加鲜明的领域指向性,专业特色及优势十分显著。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最吸引我的是什么?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材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和源动力。在我国实施智能制造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我校布局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具有前瞻性及时代性。“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定位准确,未来产业需求分析充分,体现了国家新工科建设理念,符合国家工程科技领域发展需求。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钟博教授/院党委书记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的培养优势是什么?
本专业秉承了哈工大的优良传统,主要培养优势为:(1)厚基础:我们在培养中要求毕业生要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掌握智能制造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发现、解决工程问题,并能够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发明创造。(2)强实践:我们有大量的实践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如生产实习、大一年度项目、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电子封装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课程或活动。(3)严过程:“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我们的校训,“真材实料,锻焊大器”是我们的院训。我们在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认真的态度和严格的要求,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过程的要求严格,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严格规范。(4)求创新:本专业在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创新方法,具有创新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善于利用科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预测与优化,并通过归纳总结、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湖南科技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智能材料与结构 学制:本科四年
专业历史沿革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材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和源动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对智能材料与结构领域的人才需求迫切。2019年,教育部在材料类专业目录中增设了这一面向“中国制造2025”新工科专业。在此背景下,我校于2021年通过批准,开设了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并于同年9月正式招收本科生。
专业特色
1)培养模式多位一体。培养模式中要求毕业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在实践中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自然科学理论与人文科学素养有机统一,知识培养、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有机统一;
2)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坚持培养智能材料相关领域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并适度拓展人才服务领域,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智能制造、智能装备、轨道交通、信息技术等领域。
3)教学体系特色鲜明。构建立体开放的教学体系,依托计算材料学等理论课程和智能材料虚拟仿真平台,整合、优化和拓展理论、模拟和实践课程,构建专业特色明确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优先,面向智能材料新兴产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智能材料制备与结构设计、智能系统集成等专业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国际化视野、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不断适应专业技术发展能力,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智能材料制造与结构设计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在智能材料领域从事产品研发、结构设计、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才。
师资队伍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46~60岁3人,36~45岁5人,35岁以下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占教师总数的100%;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湖南省青年科技人才(荷尖人才)1人,“湘江学者”高层次人才1人,湖南省杰青1人,湖南省优青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人,“黄海明珠人才计划”领军人才1人,湘潭市科技特派员1人。教师队伍的职称、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专业和学术方向分布合理。
主要课程
环境敏感材料、智能复合材料、智能材料与结构系统、智能控制基础、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材料物理性能与力学性能、材料分析测试方法、材料科学基础等。
就业前景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是智能制造、智能装备、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多学科高度交叉的新兴前沿专业,就业前景广阔。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智能制造、智能装备、人工智能及智能控制等领域中材料、结构与智能系统方面的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系统集成、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
教师风采介绍
谢国锋,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清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专业。多年来一直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从事本科生,硕士生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先后主讲《纳米材料》、《计算材料学》等课程。主持科研项目六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项,在Adv. Funct. Mater., npj Comput. Mater., Adv. Phys.: X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
卢立伟,博士,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冶金优青,湖南省首届优青,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理事,国际焊接工程师,多年来一直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从事本科生,硕士生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曾多次评为“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先后主讲《材料科学基础》、《模具寿命与失效》、《材料成型检测技术》。工作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50余篇,40余篇被SCI、EI检索,主持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1项,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等。
周五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湖南大学物理学专业,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多年来一直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从事本科生,硕士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被评为“优秀青年教师”。先后主讲《材料物理性能》、《纳米材料》和《智能材料概论》等课程。工作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Applied Physics Letter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
郭艳,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高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一直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从事本科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讲《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等课程。工作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篇。
学生获的省级及以上奖励情况(2019年-至今)
---------------------------------------------------------------------------------------------------------------------------
/ /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
/ /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