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外交学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政治学类 外交学 专业代码030203 授予法学学位
外交学(Diplomatic Studies)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学位为法学学士。
外交学专业简介:
外交学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外交学、国际政治、国际公共关系、外语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外交史、外交技巧、外交礼仪、具体国家的外交政策等,培养对外交际和谈判的能力,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进行外交外事、对外宣传、国际新闻采编等。例如:外国大使的接待,中国文化的对外弘扬,国际事件的公关处理等。
课程体系:《交流语言学》、《交流中的媒体应对》、《领事与侨务》、《外交外事调研》、《比较政治与经济》、《大国关系研究》、《当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东方外交史》、《国际公共关系学》、《国际危机管理》。
就业方向:政府、事业类单位:外事外交、对外宣传、政策研究、国际公关、国际新闻采编。
考研方向:国际关系、外交学、国际政治、法律(非法学)。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外交学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外交学专业有所帮助。
---------------------------------------------------------------------------------------------------------------------------
外交学院 /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 / 外交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一、院系简介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是新中国各高校中第一个开展外交学和中国对外关系教学研究的单位,具有优良的教学科研传统,设有外交学、中国对外关系、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公共外交、领事五个教研室,设有外交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两个本科专业,外交学、国际政治、政治学理论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外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外交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
外交学专业是国家级和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外交学学科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2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来外交学院参加新学期开学典礼,亲自宣布外交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我系成为教育部“外交外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7年9月,外交学院外交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外交学重点学科教授团队被认定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019年3月,教育部批准外交学院新设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外交学院是目前国内仅有两所设有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的大学之一。
多年来,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秉承“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办学理念,遵循“宽口径、通专业、精外语、重能力”的教学原则,坚守小规模、高层次的培养模式,致力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国家外交外事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二、专业介绍
(一)外交学专业
外交学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外交外事事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修养,系统掌握外交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掌握外交学基本知识及外交实践运作,了解外交学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熟练使用外语,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
(二)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修养,系统掌握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论,了解全球事务及其发展规律,熟悉国际组织运作机制,具有全球意识和创新能力,熟练运用两种国际组织通用语言-英语和法语,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
(三)课程设置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国外知名院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遵循宽口径、精外语的教学原则,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建立课程模块,学生除了完成本专业的基础课模块和外语学习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模块内的课程,使之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外交学理论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外交学的内在逻辑,从政策上把握国家重大的外交外事决策。主要课程包括:外交学概论、外交思想史、外交战略、外交学经典原著选读、外交政策分析、外交决策。
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际组织的制度和运行规则,为提高中国人在国际组织的任职能力准备条件。主要课程包括:国际组织概论、国际公务员制度、全球治理研究、联合国研究、多边外交、国际危机管理、国际非政府组织研究等。
外交史与对外关系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外交史以及当前中国对外关系现状。主要课程包括:近现代中国外交史、当代中国外交史、冷战史研究专题、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中国与西亚非洲国家关系等。
国际关系理论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所处的国际体系的结构和秩序,以及这一体系的演变史。主要课程包括:国际关系理论、近现代国际关系史、战后国际关系史、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第五,国别地区研究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社会思潮。主要课程包括:政治学概论、比较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思潮、宗教与国际政治、中国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美国政府与政治、中东研究、欧盟研究、东欧研究、英国政治与外交、当代非洲政治与经济、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等。
第六,涉外事务实践模块。这类课程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应用实践能力。主要课程包括:外交案例分析、外交谈判技巧、当代中国领事、公共外交、公共演讲、策略性交流、跨文化交流、国际舆论分析与引导、涉外礼仪、个人形象塑造等。
为学生拓宽知识结构和视野,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的学生从大二开始可以从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法、英语、翻译等专业中挑选一个进行辅修,在完成所需学分及相关专业毕业论文后,符合学位授予要求的,可获得双学士学位。辅修制系统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将来处理跨领域、跨学科的外交外事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专业特色和优势
第一,注重外语水平培养。外交学专业的学生要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对外交流,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的学生要运用英语和法语两种语言进行工作。大量课时的语言教学为我系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本科生总课时中三分之一是语言类课程。毕业之前,我系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和英语专业学生一样通过专业英语八级水平考试。除语言课程外,一些专业课程也采用全英语上课或者双语上课。
第二,发挥小班教学优势。语言课人数保持在20人左右,专业课一般不超过60人。为了加强专业学习的效果,系里为一、二年级学生配备专业学习导师。导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并随时解疑释惑。
第三,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在外交技能课堂上进行教学改革,外交谈判技巧、公众演讲、外事礼仪等课堂采用模拟教学;外交案例、当代中国领事等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教学方法的改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效果显著。
第四,大使登台讲授课程。外交学院的历届院长、书记,如吴建民大使、赵进军大使、曲星大使、袁南生大使、齐大愚大使等,以讲座、授课、座谈等方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鲁桂成大使、张宏喜大使、程涛大使、齐建国大使、刘贵今大使、张九桓大使、鲁培新大使等为我系客座教授,经常为学生讲授外交案例。
第五,教师亲历外交实践。作为外交部直属院校,我系教师有很多的外交外事实践机会,到中国驻外使领馆从事一线外交工作,亲自体验外交工作的真实挑战和需求,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学生讲述外交学的内容。我系部分教师先后在中国驻英国、荷兰、坦桑尼亚、以色列、德国、英国、克罗地亚等使馆担任外交官。他们的外交官经历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密切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三、师资力量与科研实力
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拥有一支十分优秀的师资团队,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专业学养深厚,海内外学术联系广泛,科研成果丰富。
(一)学缘结构合理,教育背景多样。我系在职教师27名,全部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杜伦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良好的学缘结构带来了多元化的学术观点,拓宽了学术视野,有利于学生培养和学科发展。
(二)国际交流频繁,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我系教师注重国际交流,通过访学和国际会议的方式,保持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随时将学术前沿带回到课堂,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我系教师国际访学、交流、调研的国家不仅有美国、英国、爱尔兰、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瑞典、挪威、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也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蒙古、印度、土耳其、以色列、阿联酋、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朝鲜、埃及、南非、马里、肯尼亚、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他们的足迹遍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见所闻无不成为丰富学生课堂的一手材料。
(三)科研扎实,学术成果丰富。我系教师注重以科研促教学,长期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默默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发表了系列教材、专著、译著、学术文章、报刊文章、政策报告、课题报告,科研成果或发表在国际国内一流学术期刊,或一流媒体,或递交到有关政策部门,为党和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教师的科研成果一方面使教学团队始终立足世界学术前沿,同时也有助于立足现实启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不断将课堂教学引向深入。
(四)教学经验丰富,被外交部、商务部及各部委外事部门聘请为培训项目的主讲教师。受外交部委托,我系从1996年开始,为外交部新入部干部举办了20期的外交外事业务培训,新干班大多数课程都由我系教师承担。我系教师还受邀为发展中国家外交官培训班、港澳公务员培训班、各部位外事干部培训班、地方外办的外事干部培训班进行讲学。2016年9月,高飞教授被邀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就“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行讲解。
(五)教学成果丰硕,名师辈出。我系在多年教学中涌现出一批批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学名师,多项教学成果受到北京市级及国家级别表彰。高飞教授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王春英教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苏浩教授获国务院特别津贴。我系陈涛副教授等青年教师的讲课也深受学生欢迎。我系传统优势课程“当代中国外交”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近现代外交史”以及“外交学概论”也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四、国际交流
我系与许多世界名校建立了学生交流的项目,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女子学院、康涅狄格大学、美国长老会大学、英国肯特大学、英国艾克塞斯大学、法国里尔政治学院、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俄罗斯外交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日本新瀉大学等。通过国际交流,学生们提高了语言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拓宽了国际视野,跨文化素养。
五、学生参与外交外事实践活动情况
我系学生有很多机会参加外交外事实践。在全国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外交谈判大赛、全国大学生外交外事礼仪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等活动中,我系学生是重要组织者和参加者。组织和参与这些全国性赛事强化了我系学生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我系学生有机会去外交部参加接待日活动,旁听新闻发布会和蓝厅论坛,感受新闻发言人的魅力和论坛上的真知灼见。学生在校期间还能够参观各国驻华使馆,如新加坡大使馆、澳大利亚大使馆、荷兰大使馆、比利时大使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处等,并有机会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实习。这些活动都拉近了学生和外交工作的距离。
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国家重要外交外事活动,也是我系学生的特别优势。近年来我系学生志愿服务的活动有中非论坛、中国-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共同体论坛、APEC峰会、亚信峰会、全球智库峰会、亚投行成立大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
---------------------------------------------------------------------------------------------------------------------------
中国人民大学 / 国际关系学院 / 外交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外交学专业发展背景及主要研究领域
外交是主权独立国家通过和平方式为捍卫和促进国家利益与其他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进行的官方往来活动,而外交学正是研究这些活动的学问。历经古代的萌芽,外交学随着世界近代史的发展不断塑形,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揭开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近代外交的序幕,此后欧洲外交的一系列规范准则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传向世界各地。20世纪以后,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主权国家的纷纷建立、国际社会联系日益密切以及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现代意义的外交最终确立。1945年签订的《联合国宪章》与1961年签订的《维也纳外交公约》,成为现代外交发展史上屹立的里程碑,它们规范了有关外交的诸项基本制度,并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从远古走向今日的外交爆发出勃勃生机——外交活动不断走向全球化,多边外交、公共外交、政党外交、经济外交、环境外交等不同外交方式层出迭起,外交学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共同繁荣,外交的重要性空前引人注目。外交学作为一个古老却新兴的学科真正映入所有人的眼帘,来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代。
专业特色与亮点
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热门专业之一。该专业具有强烈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研究历史悠久、学术影响力突出,区域国别研究尤其是周边区域国家政治、外交研究、大国关系研究和“一带一路”建设方略成果丰富、特征鲜明,外交外事技能培养与外语培养等具有突出优势,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是其新增长点。
人才培养规划及特点
外交学专业秉承“专业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办学理念,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通外语、重实践”的教学原则,坚持“高层次、深拓展、懂世界”的培养模式,致力于为国家外交、外事领域培养优秀人才。本专业以中国外交研究为基础,突出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研究,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和周边外交方略研究。以连续举办17届的“东亚合作论坛”和首届“国家安全论坛”为品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维度的学术交流与探究,提升师资队伍的理论与实践水平,重点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更好的服务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专业的特色课程包括《中国对外关系史》、《对外政策分析》、《领事与领事保护概论》、《国际谈判学概论》、《中国边界与海洋权益》、《全球公共问题与治理》、《东南亚政治与社会》、《南亚政治与社会》、《拉美政治与社会》、《美国政治与社会》、《中东政治与社会》、《欧盟政治与社会》等。
未来发展及毕业去向
我院本科毕业生中,有75-80%选择继续深造(国内读研或出国留学),有20-25%选择就业。本科毕业生国内升学主要集中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所学校,继续留在本校深造的毕业生最多。选择海外升学的毕业生获得了世界一流高校普遍认可,很多学生前往世界排名前50的顶尖高校继续深造。
学院培养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在中办、国办、外交部、中联部等党和政府的外交外事部门从事涉外工作;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从事国际新闻采编和评析工作;在各大央企从事研究与管理、国际并购与投资工作;在各类国际组织、教育机构从事国际政治知识传播与普及工作。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国际关系学院 / 外交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外交学专业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专业于1999年设立,是我校最早成立的复合型专业之一,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培养复合型外交外事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2010年被评为教育部第六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也是国内相同专业中的首个。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校建设总体规划为目标,以北外101种外语语种为依托,努力建成外语能力突出、专业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外交学专业,为党和国家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国际化程度高、就业层次高、分布领域广,在就业、升学方面显示出较强竞争力。近三年就业落实率97%,就业去向主要为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新华社、中国进出口银行等中央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升学方面则集中在国内外一流高校。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外交学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