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84|回复: 1

本科专业 社会学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社会学类 社会学 专业代码030301

[复制链接]

7579

主题

1782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6
发表于 2024-6-27 00: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科专业 社会学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社会学类 社会学 专业代码030301 授予法学学位

社会学(Sociology)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社会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研究对象范围广泛,采用各种研究方法进行经验研究、实证调查和批判分析,以发展及完善一套有关人类社会结构及社会活动的知识体系,寻求或改善人类幸福与社会福利为目标。

培养目标
社会学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和创新创业意识,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各高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社会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具备联系中国社会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具备跨文化沟通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具备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具备较高理论素养、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文化、民族、宗教、新闻传播等领城,以及社会团体、福利机构、企业等组织从事专业性工作,或者运用社会学专业知识独立创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引进
中国社会学最早由严复和章太炎分别从英国和日本引进。孔德一系的社会学是经严复从英国引进的。章太炎将日本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翻译成汉语,1902年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也为社会学的传入中国做出贡献。
1927—1937年间中国思想界、学术界掀起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在学院系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学者如李达、瞿秋白、许德珩等人的研究活动,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及对中国社会状况的分析为中国社会学重建指明了方向。李维汉、陈翰生等人的调研分析也有突出的贡献。
1922年,瞿秋白到上海大学创办社会学系,陶孟和在北京大学,许德珩在广州、上海,李达在暨南大学办系或开设课程。
1949年解放前已有22所高校设置了社会学系,许多高校已开设社会学课程,担任社会学任务的讲师以上140人,学制、课程设置已逐步定型化,学会、杂志、教材已达一定水平。

取消
1952年,中国开展高等学校院系和专业调整,社会学专业被取消。

重建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学学科开始了恢复、重建的历程,社会学专业逐步发展。
1980年,上海大学成立了重建后的第一个社会学系。
1980年秋,南开大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支持下,举办了为期一年的社会学专修班,1982年成立社会学系,并招收研究生。之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相继成立社会学系,华南理工大学首先突破文理分立的模式建立高校第一个社会学研究所,并创建社会学系。
1985年,北京成立了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 [3]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社会学专业代码由030201更改为030301*。
截至2006年,全国共计有72所高校设置了社会学本科专业。 [5]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社会学专业代码由030301*更改为030301。

考研方向
社会学专业相近考研方向主要有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劳动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人口学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智库机构、党政机关、企业及事业单位、传媒机构、专业调查及数据分析机构、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理论研究、政策设计与评估、社会/市场调查、文化传播、统计分析、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方面工作。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社会学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社会学专业有所帮助。
---------------------------------------------------------------------------------------------------------------------------
中国人民大学 / 社会与人口学院 / 社会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社会学专业

1.  专业发展背景及主要研究领域(是什么);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在微观领域,社会学关心人际互动与社会交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宏观领域,社会学关心社会秩序的形成与机制、社会结构的构成与变迁、社会发展的条件与过程等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伊始,例如陈达、李景汉、吴景超、赵承信、戴世光、陈文仙、全慰天等著名社会学家来校工作,社会学发展奠定了基础。1984年学校正式建立社会学研究所,1987年成立社会学系并开始招收本科生,经过多年的建设,逐渐发展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培养体系完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影响的社会学重镇。

2.  专业特色与亮点(优势是什么);

本专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办学方向,面向我国社会建设需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专业基础扎实,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突出的高端复合型专业人才,提供国际一流、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本科教育。

本专业学科体系完备,1985年建立硕士点,1993年建立博士点,1998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一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名单。本专业实力雄厚,在教育部历次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名或A+。

3.人才培养规划及特点(学什么)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熟悉社会学各分支学科相关知识,通晓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深度写作以及传播策划等专业技术,具有建设性、正义感和社会服务精神,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中提升和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独到的创新能力。

4.未来发展及毕业去向(以后做什么)

国内读研:保研率35%左右,选择在国内读研的学生约占50%,全部就读于本校、清华、北大、复旦、浙大等顶尖名校。

留学深造:近三年,有20%左右的学生留学深造,就读于牛津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

直接就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政府机关、科研单位、文化宣传单位、医疗卫生单位、高校、国内大型企业、社会组织等。大量精英校友遍布在国家智库、咨询策划单位和企业管理层。


---------------------------------------------------------------------------------------------------------------------------
清华大学 / 社会科学学院 / 社会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本科生学生培养

学生培养是本系的中心任务之一。本系完整的学生培养体系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本系的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文化人类学以及社会研究方法等。

本系的本科生培养采取清华大学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本科生一年级不分专业,实施通识教育;二年级开始分别进入相应的专业教育阶段。截至2020年,本系已经有十四届本科毕业生,超过80%以上选择了继续深造。

本科生的主要课程包括社会思想史、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分层与流动、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经济社会学、劳工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社会网分析、医学社会学、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教育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等。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最初建系于1926年,有着辉煌与灿烂的历史。其时,陈达(首任系主任)、潘光旦、吴景超、李景汉、史禄国(Shitokogoroff)等名师云集,费孝通、史国衡、袁方等人才辈出。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被取消。2000年5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正式复建,隶属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李强教授担任复建后的首届系主任。重建后的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学科建设与社会研究中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历年的全国学科评估中一直名列前茅。在近年来的国际学术评估中,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始终位列大陆高校三甲。

当前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进程中,老清华的社会学传统依然是新清华及国内社会学界宝贵的精神财富,清华社会学系的重建和发展也致力于让老清华社会学的学术遗产在新的形势下重放异彩。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目前共有19位教师,其中教授11人(其中兼职教授1人),副教授8人。其中,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5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为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4人为中国社会学会若干分支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城市社会学、转型社会学、医学社会学、科学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等分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积极发展大数据与计算社会学、人工智能与社会治理、空间社会学等新兴学科领域。本系有多个研究中心,包括清华大学社科学院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心、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中心、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全球化研究中心、县域治理研究中心、社会网络研究中心、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社会与金融研究中心等。本系主办的《清华社会学评论》(CSSCI收录集刊)多次获得全国优秀学术集刊称号,已成为学科内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学术期刊。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教学改革卓有成效,并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毕业生已在各行各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社会影响。

清华社会学的过去彪炳史册,清华社会学的现在破浪远航,期望清华社会学的未来能够重铸辉煌。


---------------------------------------------------------------------------------------------------------------------------
山东大学 /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 社会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社会学专业介绍

社会学是我国社会学专业恢复后教育部第一批批准设立的社会学专业之一,二十年来在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方面有了突出的发展,显示出了重要的社会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已跟国内外知名的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合作关系,致力于培养开放型、创新型、实践能力强和具有综合素质的一流本科生。2006年成为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本专业于1983 年筹建,1986年秋正式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94年开始招收社会学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社会保障研究生。社会学专业具有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保证有较大发展潜力并在整个学科中占重要地位的方向更新内容、完善体系、提高教学和研究水准。近年来,在社会发展研究、社区与城市、社会心理学、社会保障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和成果。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注重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开发,倡导服务社会。学生通过系统学习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调查研究方法,可分析研究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能够在党政机关、教育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社会管理、调查分析、社会研究与评估、咨询与服务等工作。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农村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组织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社会保障学、文化人类学、社会问题研究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社会学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7579

主题

1782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6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12: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社会学专业如何提升自己,从而拓宽自己的择业机会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社会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结构、社会互动、社会问题的综合性学科,其培养的 “社会洞察力”“批判性思维”“数据分析与解读能力” 具有极强的迁移性,能适配政府、企业、科研、媒体等多个领域。若想拓宽择业机会、提升综合能力,可从以下几个维度系统提升:

一、夯实专业内核:让 “社会学思维” 成为核心竞争力
社会学的价值在于 “透过现象看本质”,需先筑牢专业基础,形成独特的分析视角:
深化理论与方法论功底
精读经典理论:理解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等经典社会学家的核心观点(如 “社会分工”“理性化”“社会整合”),同时关注当代理论流派(如福柯的权力理论、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这些理论能为你分析复杂社会现象提供 “底层逻辑”(例如用 “社会资本理论” 解读社区治理困境,用 “标签理论” 分析青少年犯罪)。
掌握研究方法:熟练运用定量研究(问卷设计、抽样方法、SPSS/Stata 数据分析)和定性研究(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NVivo 质性分析),能独立完成一项小型社会调研(如 “Z 世代职场焦虑现状研究”),这是进入科研、咨询、政策分析等领域的 “硬通货”。
聚焦细分领域深耕
选择 1-2 个兴趣方向深入研究:如社会分层与流动、文化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数字社会学(研究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医疗社会学等。例如深耕 “数字社会学”,可关注平台经济下的劳动者权益,这类研究既能对接互联网企业的政策研究岗,也能为媒体提供深度报道视角。


二、积累实践经验:让 “理论” 落地,让 “能力” 可见
社会学的 “抽象思维” 需要通过实践转化为具体技能,不同场景的实践能帮你发现适配的职业方向:
学术与科研实践
参与课题项目:主动加入老师的科研团队,承担文献综述、数据整理、田野调查等工作,了解科研项目的全流程。若有机会发表论文(如 CSSCI 期刊、会议论文),或参与国家级 / 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将极大提升科研领域的竞争力(适配高校、社科院、智库等岗位)。
参加学术竞赛:如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大赛”,通过组队完成调研项目,锻炼团队协作、报告撰写和成果展示能力,获奖经历能为简历增色。
公共服务与政策实践
政府与事业单位实习:在发改委、民政局、统计局、社科院等部门实习,参与政策调研(如 “生育政策效果评估”)、数据整理或公文撰写,理解政策制定的逻辑和落地难点。这类经历对考公(尤其是 “社会学类”“公共管理类” 岗位)、进入政策研究机构至关重要。
基层实践:通过 “三下乡”“社区服务” 等活动,深入乡镇、街道、居委会,观察基层治理的真实场景(如拆迁纠纷调解、社区养老服务落地),积累 “从理论到实践” 的转化经验,适配社区工作者、基层公务员等岗位。
企业与市场实践
市场调研与咨询:在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埃森哲)、市场调研公司(如尼尔森)实习,用社会学的 “群体分析” 能力解读消费者行为(如 “中产家庭消费升级动因研究”),将调研方法转化为商业决策支持工具,适配市场分析、用户研究岗位。
企业职能岗:尝试人力资源(用 “社会角色理论” 分析员工职业发展)、公共关系(用 “社会网络理论” 搭建企业与公众的沟通桥梁)、战略规划(用 “组织社会学” 分析企业内部结构优化)等岗位,展现社会学对组织和人群的理解能力。


三、补充跨学科技能:打破 “学科边界”,增强适配性
社会学的 “软性思维” 需与 “硬性技能” 结合,才能在多元领域立足:
工具技能:让分析更高效
数据分析进阶:除了 SPSS,可学习 Python(用于大数据分析)、R 语言(统计建模)、Tableau(数据可视化),尤其在互联网、金融行业,这些工具能将社会趋势分析转化为直观的图表和模型(例如用 Python 爬取社交媒体数据,分析某社会事件的舆论传播路径)。
数字化工具:掌握 Office 高级功能(Excel 函数、PPT 可视化)、思维导图工具(XMind 梳理逻辑)、视频剪辑(用社会学视角制作科普内容)、新媒体运营(公众号 / 小红书文案撰写),提升跨场景工作效率。
跨学科知识:拓宽应用场景
辅修 / 选修相关专业:
若想走 “政策与公共管理” 路线:辅修公共管理、政治学,补充公文写作、公共财政等知识;
若想走 “商业与市场” 路线:选修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理解供需关系、企业运营逻辑;
若想走 “媒体与传播” 路线: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将社会学洞察转化为深度报道或科普内容(如分析 “内卷”“躺平” 等社会现象的媒体文章)。
考取适配证书:根据方向选择 —— 如想进入市场调研领域,可考 “市场研究分析师(CMRA)”;想考公或进国企,可提前准备 “计算机二级”“英语六级”(很多岗位的硬性要求);想从事 HR 相关工作,可考 “人力资源管理师”。


四、构建资源网络:明确方向,精准发力
链接行业人脉
关注学术与行业平台:加入中国社会学会、地方社会学研究会,参加学术年会、行业论坛(如 “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创新论坛”),结识高校教授、政策研究者、企业从业者,了解不同领域的职业路径(例如 “社会学博士如何转型做企业战略咨询?”)。
利用校友资源:通过校友会、导师推荐,联系在目标领域工作的学长学姐,了解岗位真实工作内容、招聘偏好,甚至获取内推机会。
关注职业信息渠道
学术与科研岗:高校人才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各省市社科院官网;
公共服务岗: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地方人事考试网、事业单位招聘网;
企业岗:应届生求职网、猎聘、领英(关注 “市场研究”“用户洞察”“战略咨询” 等关键词岗位);
跨界岗:媒体(如《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的深度报道岗)、公益组织(如基金会的政策研究岗)、社会组织(如社会创新机构的项目策划岗)。

五、针对性提升:锁定目标领域,强化差异化优势
根据社会学能力的适配性,可重点强化对应方向的技能:
科研与教育领域:深耕理论与方法,争取读博或深造,目标岗位为高校教师、研究员、智库分析师;
公共服务领域:强化政策分析、公文写作、基层协调能力,备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如发改委、统计局、街道办);
企业与市场领域:突出群体洞察、数据分析、商业转化能力,目标岗位为市场调研分析师、用户研究专员、战略咨询顾问;
媒体与传播领域:锻炼将社会学理论转化为通俗内容的能力,目标岗位为深度报道记者、社科科普博主、内容策划。


总结
社会学专业的核心优势是 “理解社会的复杂性”,提升自己的关键在于:让 “抽象思维” 转化为 “具体解决问题的能力”,让 “社会洞察” 对接 “实际岗位需求”。无论是深耕学术、进入体制,还是跨界企业、媒体,这种 “从宏观到微观” 的分析视角和 “以人为本” 的研究底色,都是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来源网络收集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大学网与国学网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11-15 20:06 , Processed in 0.06487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