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女性学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社会学类 女性学专业代码030304T 授予法学学位
女性学(Women's Studies)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社会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主要研究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现象及其规律,以了解女性学专业概况、掌握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扩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培养男女平等的价值观为主要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实践性、质疑和创新精神、本土性。
形成背景
女性学又称妇女学,是一门新学科。其形成来自于两股力量,一股是女性主义思潮,另一股是妇女运动。女性主义思潮是女性学的思想之源,妇女运动是女性学产生的坚实的社会基础。正是在这两股力量及其相互作用的推动下,女性学逐渐走上了学科建设之路。
中国女性学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期间,改革开放带来了许多新的妇女问题——在就业、婚姻家庭、参政、教育等方面,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明显的障碍。这促使大批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妇女问题,女性学专业由此逐渐发展起来。
建设历程
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地区不少高校开设了女性与性别研究的通识课、选修课和必修课,女性学专业课程体系初步形成。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女性学学科稳步发展。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把女性学作为高考及研究生招生新增专业,率先在中华女子学院招收了15名本科生。同年,中华女子学院女性学系为女性学专业本科生开设了较为完整的专业课。女性理论研究的推进和女性与性别研究课程的开设,凝聚了师资队伍,壮大了研究力量,为中国女性学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妇女理论研究和高等学校女性学学科建设,鼓励高校开设女性学专业和课程,培养女性学的专业人才。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中女性学专业代码由030304T更改为030305S。
截至2023年,全国共计有3所高校设置了女性学本科专业。
培养目标
女性学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和创新创业意识,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各高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女性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具备联系中国社会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具备跨文化沟通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具备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具备较高理论素养、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文化、民族、宗教、新闻传播等领城,以及社会团体、福利机构、企业等组织从事专业性工作,或者运用女性学专业知识独立创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考研方向
女性学专业相近考研方向主要有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国际组织、社区和大专院校等部门,从事妇女工作、性别与发展的研究与实际推动、性别与政策分析、性别与文化传播、女性学教学工作。同时,考研和进一步出国深造,将来加入国际妇女学的研究队伍也是毕业生的选择之一。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女性学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女性学专业有所帮助。
---------------------------------------------------------------------------------------------------------------------------
中华女子学院 / 女性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女性学 本科一批 Women's Studies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和性别平等意识、公益意识,政策视野宽广、创新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指导下的女性学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国内外妇女发展状况以及与妇女有关的法律政策,掌握社会研究方法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具备从性别视角分析社会、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够运用女性学专业知识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从事服务管理、教育科研、新闻传播、互联网运营等工作。
专业特色
女性学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的妇女运动系,2001年首创国内第一个女性学本科专业,200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9年获批北京市特色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培养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践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能够从社会性别视角推动两性平等与中国妇女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服务学校特色人才培养、为妇女发展有关决策部门提供智库支持的平台;是引领国内女性学学科与专业建设、向国际社会展示妇女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
女性学与国务院妇儿工委、全国妇联、北京市妇联等保持长期密切合作关系,承担了多项与妇女发展有关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在妇女理论研究、性别与公共政策、性别平等教育以及女性学学科建设、家庭学科建设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现有专任教师9人,具有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传播学、人类学、经济学、人口学的学术训练背景,主讲的《女性与发展》是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女性学导论》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和“优质本科教材课件”,课程主讲教师被认定为“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公共课)主讲教师”;《女性学导论》课程育人团队是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妇女发展政策》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主编的《女性学导论》获评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教师参与《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专家意见稿)起草工作,参与北京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十二五、十三五评估等工作,对北京市备案类规范性文件开展性别评估工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核心课程
社会学概论、女性心理学、女性学概论、中国妇女史、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方法、管理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世界思想史、妇女人权、妇女工作、全球化性别与发展、性别、人口与健康、女性学研究方法、女性领导力、性别前沿问题研究、性别与公共政策、专业文献选读、社会服务组织理论与实践、项目管理与评估、计算社会科学、人工智能与妇女发展。
就业方向
女性学专业毕业生可在党政机关和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教育行业、社区及国际组织,从事妇女工作、性别与发展的研究与实际推动、性别与政策分析、性别与文化传播、妇女发展教学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
湖南女子学院 / 女性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女性学专业创办于2012年,2020年获批为校级一流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本专业以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高等教育(女性教育)研究基地为基础,建有功能先进、设施完备的实验实训室,在省内外妇联、社区和中小学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全部具有博士或硕士学历。实行小班制和导师制,每年招收30-40人,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取得较好成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考英语、普通话、计算机等通过率为90%以上,考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培训师、教师资格证等通过率为80%以上,每年5-10人考上国内外研究生和公务员。本专业毕业生去向与社会需求和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就业形势较好,主要在湖南、广东、上海等地的企业、社区、妇联和相关社团组织等从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
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性别社会学、SPSS应用、婚姻家庭学、女性心理学、社会性别经典著作导读、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社会性别与公共政策、性别与法律、专业英语等。
---------------------------------------------------------------------------------------------------------------------------
山东女子学院 / 女性学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女性学专业概况
山东女子学院女性学专业是2022年9月首次招生。早在1988年,山东女子学院就开设了《妇女理论与实践》、《中国妇运史》、《家庭社会学》等课程。
2005年《女性学导论》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精品课程,是山东女子学院的最早的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女性学导论》、《妇女法学》、《婚姻家庭学》被评为山东省《女性与社会》联合精品课程;
2013年女性学教学团队获批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
2016年获批两项省级教改课题;
2019年《女性学》获批山东女子学院第一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023年,女性学专业老师获批山东省教师教学创新比赛二等奖;
2023年女性学课程获批首届中国女子高等院校联盟教学成果二等奖。
女性学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需要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掌握女性学基本理论、技术、方法,掌握国内外妇女发展状况及与妇女相关的法律政策,具备从性别视角分析社会、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能够运用女性学专业知识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中从事服务管理、教育科研、新闻传播、互联网运营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女性学概论、女性学理论、中国妇女史、中外妇女运动史、妇女社会工作、女性学研究方法、性别社会学、社会学概论、性别与法律、性别与公共政策、性别与发展、妇女人权、社会心理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专业基础课程:女性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管理学概论等。
理论技能课程:女性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中国实践,女性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等。
专业素质提升课程:社会性别著作导读,性别与公共政策,女性健康,妇女权益维护,性别研究前沿等。
专业素质拓展课程:女性经济学,女性教育学,女性政治学,家庭教育学,妇女与公共事业管理等。
师资力量
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人,专任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社科院、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名校,博士化率达45%,硕士以上教师100%,副教授以上教师占比55%,双师型教师90%以上;1位教师获批“北大山”人才称号;1位教师获优秀教学奖,1个团队获批优秀教学团队,获批2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科研能力突出,三年内承担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专著2部;参编教材1部,编制了性别平等促进条例等地方政策法规10余部,2项智库成果被省级人民政府全文颁布印发,2项智库成果被省人大采纳并纳入地方立法,多项智库成果或省级领导批示;承接横向项目资金累计达300多万元;社会影响力大。还聘请了厦门大学叶文振教授、胡荣教授,北京大学佟新教授等指导女性学专业的建设发展。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女性学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