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科专业 警犬技术 专业介绍及开设院校|公安学类 警犬技术专业代码030605TK 授予法学学位
警犬技术(Police Dog Technology)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警犬技术专业简介
警犬技术主要研究公安学、侦查学、警犬学、警犬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警犬的训练、使用、管理、繁育、疾病防治等,在公安机关进行警犬的训导和管理,以用于侦察搜捕、缉私查毒、灾难救援等。例如:训练警犬对气味的识别能力从而进行罪犯的追踪、毒品的缉查等。
课程体系:《公安法规》、《临场查缉战术》、《刑事案件侦查》、《警犬学概论》、《犬解剖生理》、《犬病学》、《养犬学》、《警犬训练学》、《警犬使用学》、《犬行为学》。
就业方向 公安等机关:警犬训导、警犬管理。
考研方向:公安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警务、工商管理。
为了让您更加明晰的对 警犬技术专业 有较深入的理解,我们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开设了此专业的高校自己的介绍供您参考,希望对您初步了解警犬技术专业有所帮助。
---------------------------------------------------------------------------------------------------------------------------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 / 警犬技术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警犬技术 / 修业四年 / 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公安实战能力,能够适应公安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实战化要求,熟悉相关政策法律和行业规范,系统掌握警犬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开展警犬技术实际工作的专业核心能力和初步的研究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公安机关及相关部门工作的应用创新型高级公安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犯罪现场勘查、警犬训练学、警犬使用学、警犬基础能力训练、警犬使用能力训练。
招收对象:文理兼招,二本分数线上录取
---------------------------------------------------------------------------------------------------------------------------
南京警察学院 / 警犬研究所 / 警犬技术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能够在公安机关各部门从事警犬技术训练、使用及研究,具备警犬现场勘查和应急处突能力,或在其他政法机关从事相关工作,遵循“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的新时代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特色优势:以警犬技术侦查破案和安全防范为特色,多学科交叉服务公安实践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在反恐处突、侦查破案、安保警卫、安全检查、社会面巡逻等多个领域有广泛用途。拥有公安部警犬技术重点实验室、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警犬标准化工作组、公安部犬病防治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科技开发中心和金盾药业两个成果转化平台,是名副其实的警犬技术领域“国家队”。
核心课程:警犬学概论、犬行为原理、警犬训练学、警犬使用学。
---------------------------------------------------------------------------------------------------------------------------
北京警察学院 / 警犬技术专业介绍及培养方案
警犬技术专业
【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紧密围绕首都警犬技术工作实战需求,以学生带犬实战实训为特色,重点培养学生能够从事警犬训练、使用及研究工作,具备现场勘查、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突的综合实战能力。专业学制为四年,采取“3+1”模式,即3年理论学科学习和1年带犬训练。学科体系构建具有首都特色、贴近实战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警犬训练学》《警犬使用学》《警犬基础与使用能力实训》《刑事侦查学》《无人机反制技术与实战》《视频侦查技术》等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采用理论讲授、模拟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成为维护首都公共安全秩序和特殊安全保卫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专业特色】
本专业以北京市公安局警犬技术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培养首都警犬技术专业应用型实战人才。学科以警犬训练理论和警犬训练技术、警犬使用技术为教学重点,构建融合专业基础、综合素养和首都警务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掌握警犬饲养、训练和疾病防治的基本技能,具备运用警犬进行搜爆、巡逻、警戒、抓捕等警务工作的实战技能,同时兼顾警械、武器使用,驾驶、查缉等警务技能。本专业毕业生带犬定向分配至警犬技术岗位,服务于首都安保警卫、侦查破案、防控维稳、反恐处突、警情处置等实战工作。
本页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的网络收集整理,仅作为有志于 警犬技术专业 学习的学子初步了解和参考消息(不作为依据),具体一切以培养单位的最新正式文本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