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1|回复: 5

农林科技学院简介及专业设置和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4559

主题

73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648
发表于 2024-5-19 16: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的前身为2010年成立的农林工程系,2014年学校升本后更名为农林科技学院。学院经过13年的发展,在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

农林科技学院现有园林、水产养殖学、林学、园艺四个本科专业和一个园林技术专科专业,园林专业是湖南省“双一流”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是学校“双一流”专业,林学学科是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园林、《园林设计初步》、《测量学》、《鱼类学》是湖南省一流课程。现有专兼职教师89人,师资雄厚,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1人(外校兼职),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名。 现有本专科生2035人,其中本科生1730人,专科生305人。

  农林科技学院实验室面积4000平米,实验实训仪器设备总值900多万元;拥有化学基础实验室、生物基础实验室、水产专业实验室、园林专业实验室、林学专业实验室、园艺专业实验室和19个实验分室,校内基地3个(园林实践基地15亩,水产200亩、园艺实习农场300亩,实习林场2000亩),校外基地16个。

近4年来教师承担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73项,公开发表论文127篇,编写教材4部。  

农林科技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技能熟、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己任。有湖南省校企合作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湖南湘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学院有创新创业工作室4个。我院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初次就业率达93%以上,近三年的考研率达毕业生数的20%以上。


https://nlkj.hatu.edu.cn/

4559

主题

73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64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16: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90502  园林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园林植物学、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建筑工程以及园林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园林、城乡建设、林业、公路绿化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部门从事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养护管理和种植设计以及城乡各类园林绿地、园林建筑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园林产业经营、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殖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强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 掌握园林植物学、生态学、建筑学、规划与设计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 掌握园林树木、园林花卉新品种选育、繁殖、栽培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常见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生态学和园林学特性,能熟练进行园林植物造景,善于运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园林植物生产;
4. 掌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能对各类城市绿地进行规划与设计;
5. 具备城市绿地的现场施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
6. 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7. 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8.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9.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0. 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竞争意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团结协作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自学能力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11. 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三、主干学科
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林学
四、核心课程
园林绿地规划原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树木、园林花卉、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城市生态)、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设计和表现技法)、园林植物造景、生态景观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二专业辅修的核心课程:
园林绿地规划原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树木、园林花卉、园林植物造景、计算机辅助设计。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七、学制、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八、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九、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要求(见附表1)
十、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
2.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表3)
3.课程学期进程表(见附表4)

4559

主题

73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64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16: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90601  水产养殖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我国大水面健康养殖和水产品加工的需要,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水产养殖技术开发与推广、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产科学、生物科学和水域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及水产增养殖、渔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水产经济动物和植物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水产生物育种及渔业水域环境调控等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包括形态与结构、分类、生态、生理生化、遗传育种等)和环境科学(包括水环境化学、水处理技术等)的基本理论;
2. 掌握水产经济动物和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病害防治、育种及渔业水域环境管理、调控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和其他经济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技术关键;
4. 掌握内陆水域(池塘、湖库、江河和稻田等)、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
5.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水产增养殖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6. 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捕捞和渔政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水产品贸易的有关法规;
7. 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计算机等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
8.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9.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0.具备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学科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11.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获得普通话二乙以上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执业兽医师(水生生物类)。
三、主干学科
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水产科学
四、核心课程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普通动物性、普通生态学、水生生物学、鱼类学、微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养殖水环境化学、水产增养殖学(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等。
第二专业的辅修课程:
水生生物学、鱼类学、养殖水环境化学、水产增养殖学(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疾病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繁殖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
    基础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普通动物学实验、水生生物学实验、鱼类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动物生理学实验、组织胚胎学实验、遗传学实验、养殖水化学实验、生物饵料培养实验、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等。
    七、学制、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八、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4559

主题

73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64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16:4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90501 林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具备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生态、森林经理、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建设、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木本粮油经济林栽培、林果产品加工等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在林业、农业、环保、国土绿化等相关部门或企事业从事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森林生(湿地)环境建设、国土绿化、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经济林良种繁育和种植、加工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生态、森林资源管理、水土保持与防护林、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林木良种选育、造林、森林资源监测与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林火管理及野生植物利用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经济林栽培、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环境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林木生理生化分析和森林资源与生态因子的调查、动态监测与评价方法,掌握林木良种选育、林木栽培、森林抚育、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特产品加工利用的技术;  

3)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经济林栽培与管理、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森林资源与生态因子监测、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绿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林学学科理论前沿、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前景、林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林业生产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组织与管理、分析与决策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8)掌握英语“听、读、写”的基础知识,具有国际视野、终生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生物学、林学

四、主要课程与特色课程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测量学、林业遥感、森林经理学、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学、林政学、林业经济管理学等。

作为第二专业辅修的核心课程:

森林植物学、森林培育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测量学、森林利用学、林业经济管理学。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森林植物识别实验、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林木种子品质检验、林木遗传育种实验、森林生态因子观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野生经济植物加工与利用、经济林产品加工实验、经济林产品分析实验、森林资源信息采集处理等课程实验及教学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安排30周。

六、学制、修业年限: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七、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八、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要求(见附表1)

九、专业教学实施方案

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见附表2)

2.集中实践教学进程表(见附表3)

3.课程学期进程表(见附表4)



4559

主题

73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64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16: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1.学  制:全日制三年专科
2.招生对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等校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协调发展,具备从事现代农业领域工作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熟练的综合职业技能的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现代农业种植技术、良种繁育以及种子种苗生产与经营管理、农产品安全质量控制、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现代农业设施、设施园艺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三、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具有大学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有比较合理的复合知识结构;
2.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知识;
3.掌握作物良种繁育基本知识;
4.掌握种子种苗生产与经营管理基本知识;
5.掌握作物栽培技术基本知识;
6.掌握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加工基本知识;
7.掌握现代农业设施、设施园艺生产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要求
1.认识现代农业技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2.具备作物生产、良种繁育、种子种苗生产与经营、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一些现代农业技术的基本技能和试验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
3.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理念;
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能够运用技术与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简单的农业试验方案的设计。
(三)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专业综合素质。掌握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能用科学发展观分析解决问题,能用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熟悉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熟练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身体心理素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讲究卫生,身体健康,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进取心,有理智坦诚、热情大方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4559

主题

738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5648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16: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制与招生对象
1.学    制:全日制三年专科
2.招生对象: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
根据食品产业对职业岗位的要求,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加工、食品企业经营与管理、食品营销及售后服务的职业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高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检验、食品生产设备维护、食品生产管理和产品营销等技术应用性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获得食品检验工、食品营养师及HACCP内审员认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三、培养要求

(一)知识要求
1.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本行业法规、法律的基本知识;
2.具有大学专科层次的文化基础知识,有比较合理的复合知识结构;
3.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基本知识;
4.掌握食品加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
5.掌握食品加工产品的生产原理、工艺流程和操作知识;
6.掌握食品企业有关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规范、标准,熟悉食品卫生法规;
7.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能进行简单听说读写;
8.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必要的网络知识和常用软件应用知识;
9.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

(二)能力要求   
1.掌握食品生产主要设备和仪器操作的基本能力,并能对简单设备仪器进行维护和维修能力;
2.具有典型食品配方的设计、计算和改进创新能力;
3.具有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控制的能力,并能独立操纵完成各个工艺环节的调控运转;
4.具备食品生产的项目建设、开发、管理及服务的基本技能;
5.具有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食品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初步能力;
6.能根据厂家实际情况设计可行的管理方法能力,熟悉并熟练运用食品企业有关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规范、标准的能力;
7.具有食品分析与检测能力。即具有熟练操作常用食品检测设备和仪器的能力,对食品中常规成分进行检测和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马列主义理论基础,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较强的科学文化素质修养,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专业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熟悉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专业能力,能够进行产品开发、生产、营销;
4.身心健康素质。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焦点大学网[高校信息网]全国高校名单 ( 苏ICP备17039520号-9|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417号 )

GMT+8, 2025-2-5 14:06 , Processed in 0.08030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